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同翅目害虫是什么请具体介绍,转载的也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4/28 15:03:40
同翅目害虫是什么
请具体介绍,转载的也行
同翅目

同翅目Homoptera
包括蝉、沫蝉、叶蝉、角蝉、蜡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和蚧壳虫,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形态变化较大,口器刺吸式,前翅质地相同(与半翅目相对应),故称同翅目.
同翅目昆虫均以植物汁液为食,其中许多种类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有些种类可以分泌蜡、胶,或形成虫瘿,产生五倍子,是重要的工业资源昆虫.蝉的鸣声悦耳动听,蜡蝉、角蝉的形态特异,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观赏昆虫.
[识别要点] 体小到大型.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3节,多为3节.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状放置,有些蚜虫和雌性蚧壳虫无翅,雄性蚧壳虫后翅退化呈平衡棍.雌虫常有发达的产卵器.
[种类与分布] 世界已知45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已知3000多种.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翅同质同翅目,喙出头下近前足,叶蝉飞虱蚜和蚧,常害农林与果蔬.
[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同翅目一般分为2个亚目,即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喙着生在头的后方,着生点在前足基节之前)和胸喙亚目 Sternorhyncha(喙着生在前足基节之间).我国目前多采用5个亚目的分类系统,其中蝉亚目相当于头喙亚目,其余4个亚目都是胸喙亚目分出来的,现介绍如下.
①蝉亚目Cicadomorpha
喙着生在前足基节以前;触角刚毛状;前翅有明显的爪片;跗节3节.活泼善跳,飞翔能力强,许多雄虫能发音.
A、蜡蝉科Fulgoridae
触角在复眼下,基部两节球形.额常向前延伸.后翅臀区有网状脉.本科世界已知700多种,中国已记载20多种,常见的有斑衣蜡蝉、龙眼鸡等.
B、蝉科Cicadidae
中到大型,是同翅目中个体最大的一类,有些种类体长超过50毫米.触角短,自头前方伸出.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刺.若虫的脱皮称“蝉蜕”,若虫被真菌寄生形成“蝉花”,均可入中药.本科世界已知约2000种,中国有仅200种,常见的蚱蝉等.
C、角蝉科Membracidae
体长2-20毫米,形态奇异,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数色泽艳丽.单眼2个,位于复眼间.前胸背板非常发达,向后方延伸至腹部上方,常有各种形状的突起.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有近300种.
D、叶蝉科Cicadellidae 或Jassidae
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本科已知近20000种,我国已记载约1000种.该科昆虫不仅危害农作物,而且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常见的有大青叶蝉等.
E、沫蝉科Cercopidae
体长很少超过13毫米.后足胫节有1-2个侧刺,有2横列端刺.后足基节短而呈锥状.若虫一般隐藏在自身分泌的一团泡沫中,既可防止干燥,又可避敌,故有吹泡虫或泡沫虫之称.一团泡沫中有1到多个若虫,最后一次脱皮后,沫蝉即离开泡沫活泼地四处活动,成虫不形成泡沫.
F、飞虱科Delphacidae
体长2-9毫米,多呈灰白色或褐色.前胸常呈衣领状,中胸三角形.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端部有1个可动的距(距与刺的区别就在于距的基部与体壁连接处可活动).后足胫节端部有1个大距是本科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本科世界已知15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已记载100多种.本科有许多种类是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常见的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等.
(2)木虱亚目Psyllomorpha
小型,活泼善跳.触角10节,丝状,末端分叉,着生在复眼的前方.单眼3个;喙3节,自前足基节间生出.跗节2节,后足基节有疣状突起,胫节端部有刺.若虫多有蜡腺,能分泌蜡质保护物,有的形成虫瘿,有的产生蜜露,常有蚂蚁伴随.成虫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是农林害虫,有些还传播植物病毒病.本亚目仅包含1科,即木虱科,国内常见的有中国梨木虱、柑橘木虱等.
(3)蚜亚目Aphidomorpha
小型多态昆虫,同种间有无翅和有翅型.触角3-6节,有原生和次生两种不同的感觉器.跗节2节,第1节很短.腹部常有腹管,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板.如有翅,则前翅比后翅大,前翅有翅痣.
蚜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卵生或卵胎生.蚜虫刺吸植物汁液,引起植物发育不良,排泄蜜露,引起霉菌滋生,并能传播植物病毒病,是最重要的农林害虫类群之一.倍蚜的虫瘿五倍子是重要的工业和药用原料.世界已知4000多种,归为2总科13科.现介绍几个常见的科.
A、蚜科Aphididae
腹管明显,触角上的感觉器为圆形,很少有椭圆形.
B、绵蚜科Pemphigidae
腹管不明显或退化为盘状.触角上的感觉器为环状或断续的条状.五倍子蚜就属于本科,我国已知14种能形成五倍子的倍蚜.
C、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
无腹管.无翅蚜和幼蚜触角上只有一个感觉圈,有翅蚜触角3节,前翅两条Cu脉共柄,休息时翅平放于背上.常见的有葡萄根瘤蚜等.
D、球蚜科Adelgidae
无腹管.无翅蚜和幼蚜触角上有2个感觉圈,有翅蚜触角5节,前翅两条Cu脉分离,休息时翅呈屋脊状.常见的有红松球蚜等.
(4)粉虱亚目Aleyrodomorpha
触角7节,第2节膨大.跗节2节,等大.两性均有翅,翅上有白色蜡粉.若虫、成虫腹部末端背面有 管状孔.刺吸植物汁液,是柑橘等木本植物及温室中栽培植物的主要害虫,常见的有黑刺粉虱、温室粉虱等.
(5)蚧亚目Coccomorpha
一般称为蚧壳虫,形态奇特,雌雄异形.雄虫有1对膜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跗节1节.雌虫无翅,跗节1-2节,3个体段常愈合,头胸分界不清,有的连腹部也分节不清.常被有蜡质、胶质的分泌物,或有特殊的蚧壳保护.多寄生于木本植物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园艺和林木害虫.有的蚧壳虫分泌蜡、胶、色素,成为重要的工业资源和药用资源昆虫.世界已知5000多种,每年还有新种发现.
A、绵蚧科Monophlebidae
多数大型.雄有复眼,触角10节,翅黑色或烟煤色.雌虫触角11节,胸、腹部分节明显.腹部背面有气门,无肛环及刺毛.口器和足发达.蜡丝特别发达.若虫触角6节,末端稍膨大.重要的害虫有吹绵蚧、草履蚧等.
B、旌蚧科Ortheziidae
主要特征是肛门上有1个骨化的肛环,上有6根毛.雄性有复眼和单眼,触角9节,末节端部有1个刺状的瘤.雌虫触角4-9节,腹部背面有气门.常见的有荨麻旌蚧等.
C、胶蚧科Lacciferidae
雌虫体包被在胶壳内,壳上有3个小孔;虫体略呈卵形,头很小,触角退化,瘤状;胸部占虫体的绝大部分;足退化;腹部末端有肛环及刺毛10根.雄虫触角10节,腹部末端有2根长蜡丝.胶蚧分泌的紫胶是国防和民用工业重要的防潮涂料、光洁涂料和粘合剂,紫胶蜡是硬型天然蜡,有广泛用途.中国报道的胶蚧科昆虫有10种.
D、粉蚧科Pseudococcidae
雌虫通常卵圆形,少数长形或圆形.体壁通常软,分节明显.腹部末端有肛叶、肛环及肛环刺毛4-8根(通常6根),足发达,无腹气门.自由生活,身体表面有蜡粉.雄虫通常有翅,单眼4-6个;腹部末端有1对长蜡丝.常见的有橘臀纹粉蚧、橘小粉蚧等.
E、蜡蚧科(蚧科)Coccodae
雌虫体分节不明显;触角6-8节;足短小;腹部末端有臀裂,肛门有肛环及肛环刺毛,肛门上有1对三角形的肛板.雄虫触角10节,单眼4-10个,一般6个,腹部末端有2长蜡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寄生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数种类是农林、园艺害虫.我国常见的有红蜡蚧、龟蜡蚧等.白蜡虫是我国特有的重要产蜡资源昆虫,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寄主植物是白蜡树和女贞等.
F、盾蚧科Diaspididae
雌虫被若虫的两次脱皮及分泌物所形成的盾状蚧壳所遮盖;头与前胸愈合;腹部末端数节(5-8节)常愈合成一整块骨板,称为臀板.雄虫蚧壳由第1次脱皮及分泌物组成;触角丝状,10节;大多有翅;腹部末端无蜡丝.世界已知2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寄主植物范围广,是果树、林木、观赏植物上常见的害虫,特别是柑橘上盾蚧科害虫种类最多.常见的有矢尖盾蚧、梨枝圆盾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