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特异性鲎试剂及其鉴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13:08:55
特异性鲎试剂及其鉴定?
特异性鲎试剂系我公司国内首创产品(又叫弃G因子鲎试剂或特异性检测内毒素试剂,TAL-ES-Test).
六十年代美国的Levine和Bang发现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可以迅速地引起鲎血细胞裂解液形成凝固,从而开发了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非常高的检测内毒素的鲎试验法,此法已广泛被各国所采用,但在使用鲎试剂过程中有时发现假阳性反应(或叫非内毒素引起的凝胶反应),给鲎试验法的应用带来问题.为解决上述假阳性问题,八十年代以后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改进.1981年Kakinuma发现一种抗癌药(1-3)β-D-glucan(β-葡聚糖)能使鲎试剂凝固,该物质广泛存在于担子菌、真菌、地衣类、酵母和藻类的菌体成分中,在10ng/ml时,就可使鲎试剂凝固.另外,某些人造纤维制造的人工肾透析膜上也含有类似的物质,干扰鲎试验,但它不引起家兔升温.
随后,日本学者陆续发现并纯化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B因子、C因子、G因子、抗脂多糖因子等,详细阐明了鲎试验机理如下:
内毒素 CMPS(β—葡聚糖) -
↓(激活) ↓(激活) │
C因子—→活化C因子 G因子 │
↓(激活) ↓(形成) │旁路
B因子—→活化B因子 活化G因子 │
↓(激活) ↓(激活) -
凝 固 酶 原———→凝固酶
↓(激活)
凝固蛋白原 —→凝固蛋白
↓(聚合)
凝胶
为排除(1-3)β-D-glucan激活G因子这一旁路的干扰,使鲎试剂专一对内毒素起反应,日本学者小林于1985年用鲎凝固酶重组法,1990年土谷提出用羧甲基Curdlan封闭法等制造特异性内毒素试剂.
我厂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见1987年第六期《现代应用药学》),1995年春批量生产出新一代特异性鲎试剂投放市场,这种鲎试剂专一对内毒素起反应,不对(1-3)β-D-glucan起反应,在检测药品、生物制品及临床血液样品时,避免假阳性出现,使检测更加准确、可靠.
为方便用户,除原配套内毒素工作品外,还配套(1-3)β-D-glucan供作G因子旁路检测对照.方法如下:
试剂 内毒素含量(每管加0.1ml)Eu/ml 空白对照管(加β-glucan0.1ml)
0.5 0.25 0.125 0.06 0.03
鲎试剂(全成份) + + + - - +
特异性鲎试剂 + + + - - -
注:假定所用的二种鲎试剂灵敏度都系0.125 Eu/ml,先用溶解液溶解,各管分别加0.1ml,再加内毒素0.1ml,空白对照0.1ml(1-3)β-D-glucan,混匀,在37℃水浴放孵1h,取出判断结果,应如上表,即全成份鲎试剂空白管出现阳性,因为它含有G因子,被(1-3)β-D-glucan激活,形成凝胶.特异性鲎试剂则不受(1-3)β-D-glucan激活,不形成凝胶,只专一对内毒素起反应.
特异性鲎试剂的鉴定:
分别取0.1mlβ-葡聚糖加入已经复溶好的0.1ml普通鲎试剂或特异性鲎试剂中(注:普通鲎试剂与特异性鲎试剂灵敏度应相同)混匀,在37±1℃放孵1h,取出判断结果.普通鲎试剂出现阳性,因为它的G因子旁路被β-葡聚糖激活,形成凝胶;特异性鲎试剂不受β-葡聚糖激活,只对内毒素起专一反应,不形成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