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什么是观察写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6 09:29:19
什么是观察写作
一、写作观察的概念
(一)什么叫“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它感觉器官,去感知、认识对象事物,以获得所需要的生活材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首先表现为一种“看”,但这种“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特定的目的的.因而观察具有“看”的特定目的性.没有明确的目的的看不是观察.
观察作为一种有特定目的的看,并不是只单纯的运用眼睛去看,而是还要运用其它感觉器官——如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综合性的“看”.因而,观察是调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无能为力感知对象事物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观察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感觉活动,并不只单纯的表现为对对象事物的一种生物性的感知,而且它是一种,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感知活动,正是由于这一自身的特性,观察获得了思维性.即观察的行为过程本身就是对对象事物的认识过程: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活动.恩格斯曾经说过: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可是人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锐敏得多的嗅觉,可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物件的特定标志的嗅味的百分之一.[1]
人在识别对象事物时的能力之所以其它任何动物要强得多,原因就在于人有主体性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人的观察融进了他的这种独特的思维与认知能力.所以,观察才是一种思维着的知觉活动,或者说是思考性的知觉活动——所谓“观察渗透理论”.
(二)什么叫“写作观察”?
写作观察是观察之一种,它是指写作者为了写作这一特定目的,而放开五官去感受生活和事物的特征,去获得写作的材料,去开发和丰富写作的新信息(包括写作思维信息、写作思想信息、写作情感信息、写作动机信息等)的一种前写作行为.
写作观察是为写作而进行的观察,这一明确的目的性使写作观察必须自始至终围绕写作而展开、而进行.
写作观察作为一种行为又是一种写作行为,这种写作行为是一种前写作行为——即动笔构思之前的写作准备行为.由于它是写作的准备行为,因而又可以把它看成是对写作的广义构思行为.
写作观察当然也是一种“看”,但它“看”所凭借的主要不是生物性的眼睛,而是心灵性的眼睛.因而,写作观察不仅仅是综合运用五官的一种“思维的知觉”活动,而且更是一种“心灵的知觉”活动.即写作观察比其它观察活动更具有意志性和情感、情绪的倾向性.
写作观察所努力追求的当然是要放开五官来把握所观察的生活或事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规律,但这不是写作观察的全部,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对生活和事物的观察而激活写作心灵,热烈写作情绪(兴趣),升腾写作情感,开阔写作视野,强化写作思维,提升写作思想,弘扬写作精神,捕捉写作感觉、动机,获得写作细节、题材.这就是为什么说写作观察是一种前写作行为,以及为什么说写作观察是一种广义写作构思活动的根本理由.
二、观察主体的形成与成熟:写作观察品格训练
(一)把握对象特征能力的训练
写作观察是为写作而进行的观察,这一特定的目的要求写作观察必须要尽可能地把握所观察的对象的特征.要做到在观察中能准确地把握对象的特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广泛的信息需要意识和深度的兴趣激情.这是激励写作观察的主体性动力,也是形成对写作观察特征的准确把握的内在情感导向.写作是对生活的思考与表达,而形成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的深度与广度,是从根本上来源于写作者对生活和事物的了解和把握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为了更好地写作,为了写作的激情时常地燃烧,就必须在自我的写作生活中,时时不忘拓展和深化对生活与事物的感受、了解和认识,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自我培养和强化起日益广泛的生活信息需要意识和对写作的深度兴趣激情.
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提升和强化自己的写作注意力.就一般心理学角度讲,人对生活和事物的注意力是对兴趣的留驻,和对需要的固守.从人的心理发生机制看,由于人有需要,才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兴趣,而对生活和事物的兴趣才孕育了特定的注意力.因此,如果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生活内容或事物产生了需要与兴趣,要使这种需要得以实现的最好方式是,使这种需要意识地变成兴趣,并通过对这一生活内容或事物予以强烈的注意来持续对它的兴趣感受,来强化实现它的欲望与激情.否则,需要的情绪将一闪而过,兴趣也就难以培植,即使是产生了兴趣,也将很快消逝而最终归于心灵、认知、情感上的空无.关于这一点,美国现代心理学大师詹姆斯做了很形象的阐述:
注意是感受外部世界的起步,是认识事物的开端,是获得信息的开始.没有注意和不愿注意,你所面对的生活和世界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你的大脑和心灵自然也就是一片空白.
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3]
因而,一个写作者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写作注意力,不仅是顺利进入生活外部世界,有效进行写作观察的重要心理、情感、认知基础,而且还是在观察中迅速捕捉生活与事物特征的重要主体条件.
第三,在观察中要能够很好地感受和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能够综合调动自我感官、占有生活与事物表象的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觉所反映的仅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才能反映生活和事物的整体性.而形成人的知觉的前提条件恰恰是具有综合调动不同感官而指向同一对象事物的能力.换句话讲,只有综合不同感官的感觉,才能形成对事物的观察知觉.因此,只有当我们意识地培养起综合感觉的能力时,我们在为写作而观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张开五官,产生多种感觉的心理、情感、认知、心灵效应,才能让生活与事物的众多表象进入我们的大脑,形成完整的印象.只有当我们获得了对生活和事物的完整表象的基础上,才能方向性地感受和把握住生活与事物的内外特征.
(二)写作观察的个性化能力训练
詹姆斯在谈到感觉对象事物的个体性差异时说:
假设有四个人在欧洲进行一次旅行,一个人只会带回一些生动的印象——服装和颜色,公园和风景以及建筑工程、图画和雕像.对于另一个人来说,所有这一切都不存在:他认为存在的仍然是距离和物价,人口和排水设备,门窗的插屑,以及其它有用的统计数字.第三个则会详细地记叙剧院、饭店、和公用大厅,此外则一无所有.而第四个人也许会如此地沉溺于主观思索,以致仅能说出少数他所经过的地方和名称.每一个人都从所显现的同一对象事物内,只选择了那些属于他的私人兴趣的东西,并由此形成了他的经验.[4]
詹姆斯所举的这个典型的例子,恰好揭示了人感知对象世界和事物时,总是呈现出一种个体化的和个性化的倾向性.什么原因呢?因为每个人都是个体性的.由于人的个体性,也就自然形成了人的个性化.而人的个体性和个性化决定了每个人在感知对象与事物时,都自发地融进了他作为生活个体的个性倾向特征.写作活动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性质决定了他在写作准备阶段的信息收集活动必须是高度个性化的.
这里所说的“高度个性化”是相对人的日常生活感觉的个性化而言的.也就是说,写作观察的个性化,首先体现为它是一种明确的目的自觉与自由行为;其次,写作观察的个性化还体现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和审美化的行为:自觉性、自由性、创造性和审美化,此四者,构成写作观察的个性化的整体内涵.
因此,对写作观察的个性化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就必须首先注意对写作的自觉意识的强化性训练,即注重于在观察中或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写作中,时时训练和培养“为写作而观察”和“观察为了写作”的意识、思想与情感.当你立足于“为写作而观察”时,你对对象和生活也就时时获得了一种敏感,你观察生活和事物就有了自动力,观察生活和事物也就变成了你的日常生活内容.当你具备了“观察为了而写作”的心理品质与心灵、情感、认知能力时,你的观察行为不仅获得了目标性,而且与此同时还获得了观察视野的广阔性,和把握对象与事物的深度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才是真正的写作主体,因为,他获得了写作的主体性.
任何一个观察者,他的大脑,他的心灵,他的情感世界,都不是一片空白,而是预先积淀起了丰富的内容.这些丰富的心灵、情感、认知内容也就不容清除地构成了他观察对象、感知事物的特定心理定势.观察要卓有成效,就得积极发挥自我心理定势的优势自由地去感受、去知觉、去思维所看到的对象与事物,以求获得一种“以合我心”、“以合我意”、“以合我情”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定势,既使人在感知对象时获得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自由感,又与此同时对人的感知行为设定了一种主观心理、情感、认知与心灵视野的上的局限.因而,要使写作观察行为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自由度、空间感和历史意识,那还得要求写作者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起超越自我写作心理定势、拓展自我写作心理定势的能力与品格.只有这样,你在“为写作而观察”和“观察为了写作”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进入更加自由与自觉的境界!
(三)写作观察的整体性能力训练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视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在这里所说的“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有机统一与辩证关系,讲的是人的审美态度的两种形态——即一往情深与心灵超越;或者说是讲的审美的两个前后相续的心理环节、阶段,两种心灵境界.但如果从写作观察的角度看(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观察始终是审美化的),写作观察行为、活动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个“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问题——即写作观察的整体性问题.所谓“入乎其内”者,说的是写作者在观察对象与事物时,要能够深入对象和事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认识、体验和把握对象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内部特征,这是观察的基本功夫,唯有具备这一基本功夫,才有东西可写,才可能写出生动的、能够打动人的心灵与情感的文章(作品)来.所谓“出乎其外”者,就是指在深入对象与事物之中,感受、体验、认识把握对象与事物的外部现象与内部特征的基础上,能够超越对象与事物本身,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和更广阔的视野中来重新反观对象和事物,以求把握对象和事物的运动规律与生成本质、演变的趋势与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中获得对对象与事物的整体把握(即“视之”),才可能使文章呈现出广阔的生存视野,深广的历史意识和凝重舒卷的人性内容.
写作观察的整体性特征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一种整体性的观察能力.整体性的观察能力就是写作者在观察生活与事物时,既要有“入乎其内”的能力,同时又是要具有“出乎其外”的能力.整体性的写作观察能力就是“入乎其内”的能力与“出乎其外”的能力的辩证统一.
(四)写作观察的细腻性品格培养与训练
写作观察绝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日行千里”,“走马观花”式的观察,容易养成观察的随随便便的习惯,而往往停留于生活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深入于生活与事物的本质;而“日行千里”式的观察容易连表面现象也难以观察到,更找不到现象与现象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不到深化情感体验、提升认识与思考的目的.因此,写作观察一定要求细腻.
写作观察的细腻性,主要体现在观察时,一要细致、深入观察对象的内部,二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差异或同一的观察对象在不同的观察情境的中的差异.

(五)写作观察能力的顽强性品格培养与训练
对于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讲,写作准备工作是一个写作的人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丝毫的轻松和偷懒.因而,写作的人生就是一个观察对象与事物的人生.要学会观察,要具有“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写作观察能力,要使自己“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写作观察能力得到永无止尽的提升,还必须意识地自我培养起事事留心、处处感受、时时体验与思考的顽强观察性格与品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当我写什么东西的时候,在吃饭、睡觉以及与别人谈话时,我都想着它.”
马雅可夫斯基表达得更加形象和生动:“诗歌就是镭的发掘,采1克就得劳动1年.”
写作创造的艰辛,主要的还不是构思与表达的艰辛,而首先体现在观察的艰辛上.这里似乎可以用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来概括:“常识多筛多洗,才能得到黄金.”
福楼拜当年在收莫泊桑为学生时,告诉他的第一句话是:“坚持不懈就是才气.”此话用于写作观察的顽强性,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三、观察渗透理论:观察目的训练
(一)科学观察与艺术观察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这样说过:“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精神探索与建构的两翼形式,它的动机与目标都具有同构性.正是基于此,科学观察和艺术观察既具有本质的相通之处,又具有对象领域上特殊性和方式、方法上的差异性.
就其前者而言,两者的观察都是为了孜孜不求地探索对象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发现真理;都必须通过观察来获得深刻洞察现实和表达现实的力量;都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观察主体,并在观察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观察个性;无论是科学观察还是艺术观察,都既具有必然的一面,又具有自由的一面.而就后者来看,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第一,科学观察的对象主要局限在自然领域,探索宇宙自然的规律成为科学观察的终极目标;而艺术观察的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人性领域,探索人性的美德与罪恶构成了艺术观察的兴趣焦点.
第二,科学观察力求最大程度的客观性,即尽可能地把因个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人差”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以期获得一个唯一的可以重复验证的正确(客观)解释.虽然这一要求性对科学观察来讲并不那么容易,但它毕竟构成了科学观察的主观努力与最高的目标追求.而艺术观察则要求观察者的主观情志的积极投入,因而,在艺术观察中自始至终渗透着观察者的主观情感色彩.刘勰关于“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雨而并驱矣!”的阐述,是最为形象地展示了艺术观察的主观情感倾向.
第三,严格的科学观察,是不能受观察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和观察主体的影响的,它要求对同一对象在特定的参照构架内只能得出基本一致的观察结果,否则,其观察就一定是某一环节上出现了差错;而艺术观察则刚好相反,它要求观察必须从自己的观察个性和审美个性出发去深入对象与事物,获得高度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知与思考,如果艺术观察所获得的感受、体验、认知和思考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话,那一定是整个时代、社会心理机制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第四,科学观察只严格地追求被观察对象自体的本来意义,而艺术观察则往往可以把对象或事物本身所不具有的东西主观地注入进去.由于如此,科学观察才是本来意义上的观察,而艺术观察则是观察者对对象真实的一种以倾向为引导的创造性把握.
第五,科学观察和艺术观察都要借助于想象与联想,但科学观察中的想象与联想,是纯粹的逻辑空间意义上的,而艺术观察中的想象与联想,则往往是情感空间意义的.
写作观察有时是艺术观察(文学写作、某些新闻写作等),有时是科学观察(学术写作、应用写作等),究竟使用哪种观察,要看你的写作对象、内容、性质而定.有时,艺术观察中含有科学观察的成份,科学观察中也含有艺术观察的成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二)外向观察与内向观察
观察之于我们来讲是错综复杂的,如果仅就观察所涉及的基本对象而论,科学观察更多的属于向外式观察形式,因为科学观察的对象是宇宙自然;而艺术观察既是一种向外观察,又属于一种向内观察,理是艺术观察的对象既是艺术家自身之外的对象世界(如自然、生活、时代、社会),又是艺术家的内在自我.由于此种规定性,写作观察获得了观察对象的双重性.
写作观察的外向化,就是指“观察为了写作”而向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并通过观察来收集写作所必须的材料、信息.写作观察的内向性,是指“写作为了观察”而向内在的自我进行观察,并通过观察来理清思维,纯化情绪,凝重情感,提升认识,深邃思想,升华审美品味与格调,畅达思路,推进表达.
写作观察的外向化是写作观察的基础,是写作获得第一手写作材料的来源,如果没有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或者不具备外向观察的基本能力与品格,那么,也就没有“东西”可写.因此,外向观察是解决“能感之”与“写而有内容”的问题的正确途径.写作观察的内向化是写作观察的深入与升华,它是对所感受到的表象世界灌注进深厚的人性内容、时代精神、历史意识和美学理想的必然方式,因此,内向观察是侧重于着手解决临案时“能省察之”(即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能写之”和“写而有生气”、“有高致”、“有高格”的问题.
外向观察是一种知觉性观察,它需要观察者对五官的积极性综合调动,并互相协调与配合0,方才能达到知觉对象与事物的良好效果.由于外向性观察的知觉性,这就决定了外向性观察主要是感受——在感受中获得对象意识,在感受中占有对象表象,在感受中判断与分析,在感受中鉴别材料与收集信息,并在感受中刷新思维,改变认识,提升辨别对象事物的能力.
外向性观察的基本观察对象是外部世界的人、事、景、物.因而,外向观察包括了人物观察、环境观察、场面观察、自然观察,以及活动的过程观察等.
由于外向性观察是立足于客观对象的观察,所以外向性观察具有向外的扩张性的特点.丰富的写作材料信息库的建构,就是建立在外向性观察的扩张性基础上的.因此,外向性观察的扩张性能力越强,写作材料信息库的建构也就越丰富.正是基于这一点,培养和训练外向性的扩张性观察能力,不断地开阔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与认识,这是写作观察的基本功,也是写作的不竭源泉.
内向性观察是一种心灵性观察,它需要综合调动心灵、情绪、情感、思想、审美理想和历史意识的积极配合与协调运动,才能使观察获得应有的效果.由于内向性观察的心灵性,因而就形成了内向性观察的主要方式是体验——在体验中鉴别已经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与信息,在体验中创新知觉表象,在体验中进行审美判断与分析,在体验中发现内在的自我,感悟人性的美德与弱点,在体验中开阔视界,刷新精神,升腾理想.
内向性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知觉表象以及蕴含在这知觉表象之中的人性内容,和写作者自我人格、人类精神、时代风尚、文化历史价值取向等.因而,内向性观察主要包括人性体验,自我人格及其追求体验,时代风尚与精神走向体验,社会文化历史价值取向体验,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体验,审美理想和写作哲学精神追求体验等.
由于内向性观察主要立足主观对象而进行,因而,内向性观察具有穿透性与内聚性的特点.写作者的审美理想格调、哲学追求意识的强弱,历史意识的深广性,时代性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健康与否,自我写作人格的完美程度,写作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视野的博窄、理想化的生存境界的高低等,都取决于内向性观察的体验的深广性.因此,培养和训练内向性观察的体验穿透力与内聚力,这是写作观察的升腾力之所在,也是写作者的写作心灵解构力时时创新的生命源泉.
(三)初始观察与深度观察
在写作观察中,客观地存在着初始观察与深度观察之分.从大的方面来看,初始观察属于外向性观察的范畴.初始观察是写作者的“观察为了写作”的习惯性观察,它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这一总体人生目标,因此,初始观察具有范围的规定性,但却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的针对性.虽然如此,初始观察却是深度观察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内容、材料的来源.鲁迅先生谈到自己怎样从事写作时的经验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他说,
(我)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的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5]
初始观察虽然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的要求性,但它却有聚集材料、收集信息,丰富写作材料信息库,和寻求写作动机的明确目的.因而,初始观察特别要求观察者具有意识地训练五官的功能,以达到随时放开五官,自由地感受生活,感受外部环境的任何微小的变化的能力.
同时,初始观察还要求观察者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起自己的敏感的角度把握与变换能力.一件平淡无奇、甚至是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如果以一种习惯的方式去看待,是不能给人的心理留下任何痕迹的,但如果你能变换一下角度,则就可能发现以前从来没有发现到的东西.
第三,初始观察要能卓有成效,还需要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起一种敏锐的发现品格和能力.即要培养和训练起在日常的生活中,在面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面前,去敏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新东西、新信息,去发现新的事物、新的感受,新的理解的这样一种品格与能力.艺术大师罗丹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深度观察与初始观察的不同在于它属于一种内聚性的和穿透性的观察.因此,深度观察主要是思考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的.基于这一特点,深度观察特别要求观察者要具有善于思考的观察习惯以及凝重的人性敏感意识和自我人格反省能力.
(四)证实观察与证伪观察
对于实用性写作和理论性写作来讲,证实观察和证伪观察是特别重要的.这两者的主要观察对象都是生活现象或生活、自然规律.因而,这两种观察都要求尽可能地客观性,即要求尽可能地在观察中把观察者的主观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求获得一种唯一正确的说明与解释.
证实观察是一种顺向性观察,这种观察往往对已有的存在的合理性或科学性的一种证明,或者是对某种已有现象的未知规律的一种求确立.因此,证实观察特别强调“证实性”,即对事物的“证明性”.基于这样一种特定的要求性,证实观察需要观察的广泛性——即观察的普及性,在对某一有待证明的事物,要尽可能地穷尽该事物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现象,这样才能求得最大可能的客观性,其证明或解释才能立得起来.
证实观察的基本方法是生活观察法,其特殊的观察方法是调查法和采访法.证实观察在取舍事物,判别材料、处理信息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是归纳概括法.
证伪观察是一种逆向观察.这种观察往往是对已有的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一种怀疑性和否定性证明,其目的是为了否定现实某种存在.证伪观察就是为了去发现现有的某种存在的错误性或荒谬性而寻找依据.因而,证伪观察特别强调证伪性——即事物存在的虚假性和非科学性、非合理性.证伪观察与证实观察相反的是:证伪观察并不一定要求观察的普遍性,而是特别要求观察的深刻性.可以这样讲,证伪观察是一种深度观察.但它与文学性写作观察中的深度观察又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指心灵体察的深广性,而证伪观察则主要指通过观察去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内在的逻辑的矛盾性、非自洽性与非完备性.
基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要求,证伪观察特别要求观察者具有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理性思维的敏锐直觉能力、发现能力和特别深邃的思想能力与反省事物与问题的独特能力.
(五)社会观察与科学观察
社会观察属于一种生活观察.社会观察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前提、为指导的观察活动. 社会观察的另一个含义是对社会生活内容及其现象、趋势、演变发展规律的观察.
社会观察的重要性是在于通过对社会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观察,而获得一种对社会的时代性整体把握,为写作奠定一种更加广阔的生活背景、舞台.因此,任何一个写作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起高超的社会观察能力.
科学观察是一种以严谨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前提的观察活动.科学观察要求以特定的科学方法为指导来进行观察.科学观察的目的是为探索问题,认识规律,发现真理,更新知识.科学观察并不是局限于科学现象的观察,同时也指对生活现象、人性现象的观察.所谓科学观察就是自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