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议论文《拓宽眼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2 14:13:44
议论文《拓宽眼界》
高考命题作文“眼界”写作分析及例文
  作文题目:眼界
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试题分析:
阅卷场对以“眼界”为题作文立意的介定:
“眼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开阔/大开~.
(一)这一作文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且时代性很强.审题时,应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下列情况属符合题意:
(1)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拓宽眼界”、“放开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世界”等.
(2)从“眼界”这个词语的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分析立意.“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眼界”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借指义“见识的广度”也可以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放开眼界,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可有以下立意:“放开眼界,铸就辉煌”、“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等.
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如果考生把“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那么这样的作文应定为切合题意.
(二)“眼界”审题误区主要是对“眼界”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
下列情况属偏离题意:
(1)把“眼界”理解成一种观点、思想、立场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爱的眼界等等.
(2)弄不清眼界的含义,这是审题的一个关键问题.眼界只有宽狭之分,没有高低之别,把握不住这一点,就很难做到符合题意.不懂眼界的内涵,而只是用贴标签的方式把这个概念贴在事例上,这样的文章是不符合题意的.
  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一)审题立意方面
(1)本次作文从审题立意来看并不难,80%考生能做到符合题意,能正确理解“眼界”的含义,把立意定位在“放开眼界”“拓宽眼界”.在符合题意的作文中,不乏有立意高远的作文,如“眼界在广不在高,开阔的眼界,它能开启人们的智慧,锻造人们的品格”“只有大眼界,我们才能缩小自己无知的范围,实现自己的理想”“眼有界,心无疆,开阔的眼界,宽广的心灵”“欲成大事者,必有大眼界”“不畏浮云遮眼界,只缘身在最高层”等等.
(2)部分考生的作文基本符合题意,主要有:“我追求一种充满磨砺的、价值的、学问渊博的眼界”“打开心灵的窗户”“独具慧眼”“拓宽视野”等等.
(3)部分考生把握不住“眼界”的内涵.或把“眼界”理解为眼睛的界限,眼光,看问题的角度;或把“眼界”理解为一种观点、立场、思想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等;或者把“眼界”硬贴到事例上.等等.
(4)有些考生偏离题意甚至立意不高.如:真爱无限、用心体验、眼见为实、心灵的选择、人生要有追求、我眼中的世界、人生要缩小眼界(不辩证)、偏狭的眼界,等等.
(5)审题不认真.不少考生不以“眼界”为题,另立炉灶.
(二)选材用材方面
(1)考生大都能做到选择一定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典型而又新颖的材料,如: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申办奥运、比尔·盖茨的魄力、布鲁诺的眼界、林则徐的眼界、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眼界、甘罗的眼界、北大学生高明的眼界、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升空,等等.
(2)选材用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材料与观点的结合缺乏有机的统一.材料叙述太长,分析不到位.有些作文只叙述罗列事例、没有自己的观点.
(三)文体结构方面
考生的文体结构意识比较强,阅卷中基本上没有发现文体方面四不象的作文.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能用并列、对照、层进等结构进行论证.但不少考生的作文存在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问题(可能因为时间不够).
(四)语言方面
多数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语言通顺.但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语言流畅、有文采、有意蕴.语言概念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加修饰,生硬.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不重视平日作文语言训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不广,眼界狭窄.
优秀作文:
眼界
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什么?我不能说清楚,我只知道人与人的眼界是不同的,而这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整个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特点,将物理学推向一个巅峰的道路上.还有啊!像孔子的眼界广至百姓,他看到了大同社会;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他立下赫赫战功;诸葛亮的眼界扩展至天下时局,他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大势.……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三国的袁术固然有极深的心机,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从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只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再看拿破仑吧.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却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其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拿破仑是成功的,他霸业的取得所依赖的正是他洞悉一切的目光.是他广阔的眼界让他成功欧洲的神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平庸而无所作为;然而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便广至渺渺星空,他也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
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
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
点评:“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是本文的中心.充满思辩性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这也是本文立意的深刻之处.第三段袁术与拿破仑的对比,第四段江海与坎井、雷霆与乌雀形象的事例,第五段第六段对眼界的深刻思索,都充分体现了思辩性.全文层层深入,引证、例证、理论论证有机结合,闪耀着理性之光.语言生动、流畅,哲理性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眼界
《庄子》中有一文名《秋水》讲的是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因而欣然自喜.然见到大海后才望洋兴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终归是贻笑大方.短小精悍的文章揭示眼界的高度,只有耸入云海的眼界,方可看尽山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眼界之高低可见一斑,是雄鹰便搏击长空,是蛟龙便击水三千.
眼界之宽之远者如是中国的创造者毛泽东.共产主义大旗刚刚举起,便揭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本铁蹄践踏中原之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已揭示战争分晓.井冈山深谋远虑,陕北运筹帷幄,一代伟人,成于斯.
正如陈涉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远阔高度;马克思放眼人类,放眼世界的宽度;诸葛亮对三分天下之势与分久必合的精确判断的深度.眼界已使未成功之前已达到顶峰.


眼界之高者成其大,眼界之浅者成其微.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已成众之皆知之真理,当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之时,袁世凯不顾历史的洪流逆流而上,昙花一现复古,之后被历史的波浪拍在岸上,其眼界之低,不言而喻.
当今三鹿为图一时之利引发奶粉危机;路人以一己之私,撬走井盖;人不能困于一隅,目光短浅.
每一朵云都会漂浮至斯培西阿海湾,伴随每一次日落坡上最美的霞光;每一个水涡都愿汇于汨罗江,清浅中慢慢旋没.云、水尚且希望能到达最好,更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更是要放眼高远.
眼界高远也当有自知之明,凌云之志固然可贵,也不能忽视其自身条件.不沾沾自喜,不妄自菲薄,将眼界定于可望可及之高度,此时再施展才华,成功不属于你,还能属于谁呢?
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江海之浩淼,雷霆之发聩,高远的视角永远会赢得高远的人生.河伯认知非晚,井底之蛙也有跃出之日,此刻起,边放眼远方,攀上凌云高度,你将会看到星光灿烂的人生,你将会迎来光明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