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各时代课本的特点,急需,好的追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8 02:34:15
各时代课本的特点,急需,好的追加!
最好从1910年左右开始,实在不行的话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这样一直到现在,各时代中小学课本都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以语文课本为例
半个世纪以来,大陆地区的中小学教材建设在探索中前进,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其中有成绩、经验,也有不足、遗憾.在其间相当长的时期里,大陆实施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中小学各科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到目前为止,已经编写、出版了九套中小学教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大陆在教科书的管理体制和编审制度上进行改革:由「一纲一本」发展为「一纲多本」乃至「多纲多本」;由「编审合一」改为「编审分开」.一方面鼓励编写不同风格、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教材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所有教材都要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择优推荐.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情形来说,大体经历了「学习苏联,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恢复传统,加强『双基』」「在经历曲折后反思,注重训练、培养能力」「深化改革,立足于人的发展」这样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苏联,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五十年代初,为了适应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教育部印发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这个课程标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出教学要求,渗透文学教育因素,重视思想教育.根据这个课程标准和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的决定,人教社编写了小学语文课本.由于不久五年一贯制暂缓推行,这套课本只是昙花一现.
从1952年开始,教育战线和其它战线一样,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苏联教育书籍被大量翻译、出版,苏联教育、教学经验被大量介绍,苏联专家前来讲学.上述诸方面,对大陆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语文教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954年由专门委员会(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提出报告,经中央批准,把语文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独立学科进行教学.根据这一精神,教育部制订了中小学教学大纲,于1956年颁发.初中语文制订了汉语、文学两部教学大纲.小学语文尽管只制订了一部教学大纲,但是汉语占有很大比重.根据1956年大纲,人教社编写了中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编进汉语内容,是和阅读内容密切结合的,侧重从语言规律中学习语言.除课本外,还编了《语文练习》,以体现汉语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练习的要求.中学语文教材包括汉语课本和文学课本.汉语课本在小学已经学习一些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标点等知识的基础上,各册依次安排了语音、文字和词汇、词法和句法、单句、复句和标点、修辞等汉语知识.文学课本包括文学作品以及结合文学作品精授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文学作品以现代为主,古代为次;中国为主,外国为次;苏联为主,别国为次.古典文学作品约占三分之一,现代文学作品约占三分之二.文学理论常识主要体现在20篇「文学常识」课文中.文学史常识则主要体现在编入课本的「作家传记」里.
中学文学、汉语分科教材,选材严谨,内容丰富,汉语知识系统性强,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也有一定的系统性.小学语文课本选编许多名家名篇,注意用语言规律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应当说,这次教材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步骤,是向语文教学科学化迈进了一步.语文教育家蒋仲仁在回顾这项改革时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科学化……对待语文教学,以为可以不讲分析,只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为可以不讲规律,只要见仁见智,神而明之,那就不合科学或者不完全科学.这次改革,就是针对这种状况,补偏救弊,使之科学化.」当然,改革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苏联机械照搬,忽视了汉语文的特点,脱离了中国教师、学生的实际,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吃力;无论汉语知识还是文学知识,都讲求完整的系统,读写基本训练明显被削弱;文学作品按文学史系统进行编排,有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日常需要的实用文的学习不被重视.尽管如此,这次改革在教材建设史上是很有意义的,至今仍令人怀念.
第二阶段:恢复传统,加强「双基」
文学、汉语分科的教学改革,只进行了三年,到1958年便夭折了.在以后几年的「教育大革命」中,各地纷纷编写中小学教材.1961年中央批示教育部编写十二年制中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社在编写教材之前,对历史和现状作了大量调查研究,语文学科写出了《六十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况的比较》,确定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其中强调「加强语文、外语、数学几门主要课程」,「注意基础知识的充实和基本训练的加强」.在语文方面,随着1963年中小学教学大纲的颁布,第二次重大的改革开始了.大纲对1958年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语文学科规律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第一次在中小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由工具性所决定,大纲强调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主张多读多练,读写结合.根据大纲精神,人教社新编了一套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从1963年秋季起使用.这套教材有以下主要特点:1.重视识字.根据大纲规定编排3500个生字,是各套小学语文课本识字量最大的.2.加强写字.3.强调多读.全套课本课文总数460篇,每册课文较前有所增加.其中要求背诵的大约240课,占课文总数的一半以上.4.提倡多练.每课之后有课后练习,每个单元之后有单元练习.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篇、标点、阅读和作文.练习形式多样.还安排了近30种应用文的练习.与此同时,人教社新编的初中语文课本,按照记叙、说明、议论的顺序,安排年级的教学重点;根据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编写知识短文,与课文穿插安排;按照训练要求,编制练习题,题目体现多读多写多背诵.总之,1963年教学大纲和根据大纲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是走中国自己的路的产物.明确语文的工具性,是大纲的一大贡献.恢复传统,加强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大纲、教材最显著的特点,这个时期教材的缺点是,囿于传统,仅停留在打好基础、多读多写多练上,教材体系不够完整,语文训练的计划性不够强.在语文教学科学化上,不仅没有新的探索,而且又退回到五十年代初期.
第三阶段:在经历曲折后反思,注重训练,培养能力
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育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破坏.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抓中小学教育,首先抓教材.他说:「关键是教材.」「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同年9月,已从外地调回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部分编辑,以及从各地抽调的200名大、中、小学优秀教师共同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编写新教材.此时,「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达成共识,「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日益深入人心.在教学上提倡和追求既重视知识,又注重培养能力的知能平衡的教学观.于是,1978年由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重视知识,初中大纲还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教学知识的原则;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培养自学能力.在人教社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中,强调精选基础知识;提出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其间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受到叶圣陶先生「切实研究,得到训练学生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据以编撰教材」的启发,把小学生应当具有的读写能力分解为近40个读写训练项目.在低年级初步训练的基础上,从中年级到高年级,读和写的训练项目交叉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反复训练,螺旋上升,借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初中语文教材则以记叙、说明、议论能力为核心设置训练项目,使读写能力的训练比较有序、有效.这套中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拨乱反正,还语文教材的本来面目,而且在编排体系上有较大革新.它标志着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当然,这套教材的体系还不很完善,有的训练项目不是急需的,有的项目过深,过难,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1986年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教育部要求修订大纲和教材.修订后的大纲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例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由小学阶段识字3000个左右,改为只要求掌握其中的2500个左右,作文等方面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在教材编写上,有了进一步改进.例如中学语文教材,采取教学单元的编排方式,即按单元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把阅读训练(课文分为精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作文训练、听说训练、语文知识(文学文体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随着练习、注释加以介绍;汉语知识集中编排在课本后面,由教师灵活处理)组合在一起,便于安排教学,受到老师的欢迎.
同年4月,《义务教育法》颁布,大陆开始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参与了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的研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六·三制」和「五·四制」教材.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学好语文对于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十分重视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大纲编写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有以下主要特点:1.从发展语言入手,编写低年级教材;2.增加词、句方面的训练项目,优化读写方面的训练项目,放缓坡度,由中年级开始循序编排;3.内容安排体现弹性:汉语拼音提出拼读音节和直呼音节两种要求;识字下要保底(2500),上不封顶;可将《自读课本》中的课文引进课堂教学;4.实现以教科书为基础的教材系列化,与教科书配套的品种有:教师教学用书、自读课本、教学挂图、汉语拼音卡片、生字生词卡片、录音带、录像带、教学投影片等.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有两个特点最为突出,一个是打破了长期不变的教材体系,把初中语文学习按照反映生活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的能力,记叙、说明、议论着重培养这三种文体的吸收和表达能力,若干种实用体裁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分成三个年段,并分别以上述重点组织课文单元.另一个是课文练习分为「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三个层次,扎实、活泼、有序地训练语文能力.
这一时期,是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指引下健康发展.中小学教材编写体系有所突破,主要体现在编排合理、有序,注重各项能力的训练上.教材质量的提高和相对稳定,为教师钻研教材、积累教学经验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此期间教学实验层出不穷,教学经验硕果累累.由于编写新型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时代和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语言教学系列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口语训练仍比较忽视;教科书的时代感尤其是选文的时代性还不强;在教科书方便教师教特别是方便学生学、使学生学会学习上,尚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第四阶段:深化改革,立足于人的发展
21世纪即将来临,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教育对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到改革课程、教材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大陆正在着手进行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组织力量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新的方案、标准没有出台以前,前不久教育部主持修订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数、外教学大纲,并要求根据修订后的大纲立即修订教材.拿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来说,体现了以下改革精神:
一、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拓宽与深化:工具性、基础性、思想性、人文性.人文性涉及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积淀、审美教育、情感培养等等.重视人文性,有益于发挥语文的审美功能,陶情冶性的功能,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二、语文教学目的强调促进人的发展,既提出语文学科特定的目的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出了一般发展的目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从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发展性出发,调整教学要求,有降有升,有减有加.譬如,识字认写分开,降低对字词理解的要求;阅读降低分析课文内容的要求;作文在形式和文字表达的要求上也有所降低.提高、加强的方面,如,鼓励低年级多认字;规定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篇数,强调增加语言积累;注重口语交际.
四、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要在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利用各种媒体查阅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改进教学评估.建立有利于激励教与学、全面、全程的教学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