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解题技巧交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7 18:19:53
老师你好: 对于历史,我在选择题上的失分比较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能帮帮我吗?~~最好是配题解析
解题思路: 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您满意。
解题过程:
历史选择题是高考拿高分的基础,但个别题目很让学生头疼,尤其是在经过筛选只剩下两个选项时,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往往无从下手。除了最常用的排除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对付难题的四种方法。
一、转化法或翻译法
此法引进数学思维,意在化曲为直、化浊为清,从而化难为易,尤其适于那些乍一看与所学知识关联太少甚至毫无关联的题目。操作程序为:首先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分析题干及题肢所给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然后在自己的知识库里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未知为已知。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经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本法的实质是知识的迁移,即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因为高考题,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必然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事件的显形反映或隐性折射。
[例1]、(上海高考卷)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分析可知,甘薯是明朝中期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那么只有明朝及以后的相关著作中才能有记载。则题干相当于“下列4本书哪本是明朝或以后的著作”,从而答案迎刃而解(D)。
[例2]、今天的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果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本题既考察了历史与地理的综合,又要运用迁移思维,难度较大。首先“化今为古”──桂林与长沙之间水路交通必然要通过湘江和漓江,古称分别为湘水和离水。则题干转化为“连接湘水和离水的水利工程最早开通于哪个时期”,答案很明显是秦朝修筑的灵渠。
二、反证法
此法引进数学思维,多用于常规方法不能判断的某一个或几个选项。即在正面思考无法取得突破时,进行逆向思惟,“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法尤其适合否定式选择题。
[例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外贸易(含鸦片走私)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扭转了英国的贸易逆差
B.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了市场
C.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D.危及清政府的财政
分析可知,A、C、D三项教材有明确表述,都是符合题干的影响。则B项为正确答案。从正面来考虑,即使《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英国工业品也不能打开中国市场,由此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例4]、19世纪早期,独立后的拉美国家普遍建立了共和国,符合当时的农业状况的史实是
A.土地集中的现象大大改善
B.农民依然遭受封建与半封建剥削,大部分沦为佃农
C.大地产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大种植园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析可知,拉美国家虽然独立很早,但独立后实际处于半殖民地状态,经济上的大地产制使土地大量集中,政治上是独裁专制的考迪罗制。所以A、C、D都不符合,则B为正确答案(此题也可用大背景法解答)。
三、理论法
特别适合思维含量高、理论性强的选择题,尤其是评价型、因果关系型、史论结合型和程度型选择题。这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进行科学分析。常用的理论有:原因和结果,本质与现象,必然性与偶然性,重点论,两点论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例5]、 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C、她能重用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政治标准(C项)或道德标准(A项)或性别标准(B项),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经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最根本的体现)。本例如果不用理论法解答,将很难确定正确选项,因为四项史实本身都符合历史实际,都能从不同方面说明武则天的历史贡献。
[例6]、(2000年高考苏浙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该题难度较大,因为大部分提法教材都未出现过。从经济规律来看,面对生产过剩的危机,政府必须鼓励消费,扩大内需,鼓励出口,刺激生产。所以A和B都错。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由此排除C,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从未实行过计划经济。所以只有D符合题意。
四、大背景法(特征法)
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这时首先要放开视野,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判定正确答案。
[例7]、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要求革新图强
C、主张抵抗秦军 D、《离骚》触怒权贵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过渡。A项明显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它只能产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如黄宗羲等。B项则明显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屈原作为一个爱国的进步人物,正是由于其主张变革,触动了旧权贵的利益而遭不幸。联系到战国时代其他的变革者,如商鞅、吴起等人的悲惨结局,更能确定B项为正确选项。
[例8]、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能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资政新篇》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觉悟提高 B、农民阶级斗争水平的发展
C、时代巨变的影响 D、洪仁玕目光远大
解答本题抓住两个大背景。首先太平天国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巨变──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是一场旧式农民战争,但因时代巨变而带有一些新特点。农民阶级属小生产者,在本质上与资本主义相对立。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自然超越了本阶级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所以A和B都错。D是个人方面的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当然在于太平天国所处时代发生的巨变影响。(本题也可用理论法──阶级分析法和因果理论)。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