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给我5条有新意的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14:56:30
努力追求上进的人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反之懒惰不追求上进的人将会一事无成。
解题思路: 努力不能实现所有的理想, 但努力一定能实现更多的期望值;努力不能让所 有人收益, 但努力一定能让更多的人舒心。
解题过程:
1.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之沈克泉、沈昌健——梦想天开——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1978年,沈昌健的父亲沈克泉在贵州养蜂,采集到路边3株野生油菜,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沈克泉如获至宝,立即兴致勃勃带回家乡播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沈克泉发现的正是难得的不育系种质材料,后取名“贵野A”不育系。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1年,沈克泉带着种子来到农业部油料检测中心申请检测,转优趋势明显。
2004年,再次对新育的10个品种进行检测:2个达到了双低标准,另4个品种达到单低,这一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材料油菜新组合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昌健的父亲沈克泉不幸去世,终年70岁。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2.星光大道2013年度总决赛亚军:山楂妹
山楂妹,本名张月乔,女,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棠棣峪村人,因其在《让梦想飞》的节目中,带了一篮子山楂当场分给了现场评委和观众,让评委和观众品尝,感恩并推销自己家乡的特产,而被观众称为“山楂妹”,并一夜走红。张月乔声音圆润、甜美、高亢,一曲《圆梦》征服了评委和现场观众,其如愿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上勇夺周冠军、月冠军,而为全国所知,深受观众的喜爱。在年度总决赛获得亚军。
3.“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好少年——习超凡
黄土岗中学初三(2)班学生习超凡,于1998年1月出生于黄土岗镇黄铜村委高岭村的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在他小时候(六岁时)就先后因病离开了人世,留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家中又没什么经济来源,生活就更加举步维艰;但靠的是国家政策好以及亲戚邻居的帮助,他得以维系最简单的生活并上学读书。
习超凡是一个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坚强男孩。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孜孜不倦地进取,力求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受到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他连续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习超凡关心同学,让世界充满爱。早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当听到很多儿童也成为孤儿,当时身为小学生的习超凡非常难过,在学校组织抗震救灾捐款活动中,他将自己的省吃简用留下的9元钱全部捐献出来。习超凡这种高尚的品格和充满爱心的善举绝不是他的零星之举,而是一种长期的、自觉的行为。不管哪位同学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他常说“别人帮了我,我更应该帮别人。”
习超凡劳动积极,团结同学。他始终吃苦耐劳走在前面,为了美化教室,他向班主任提出“人人捡垃圾”的活动,他自己带头,结果不到一周,整个班级整洁干净,一派生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美化了班级,还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劳动的习惯。他甚至和班委组织了“环保小卫士”活动,课间带领同学去校园操场捡拾纸屑、废物,使得学校卫生有了很大改观。他很重视班级的集体荣誉。为争创先进班级,他每天都要检查班里的卫生是否干净。
在学习上,习超凡刻苦好学,成绩突出。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早读;而晚上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他上课认真听讲勤于动脑,积极举手发言。每天晨读,他都带领同学们朗读课文,他生动精彩的朗读常常博得师生的好评。数学课一丝不苟,善于思考,遇到问题迎难而上,绝不退缩。英语课上流畅的对话,熟练的背诵,常常引来喝彩。课间,他注意放松调节自己,设计了几种课间小游戏,带领同学们充分利用好课间十分钟,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读书是他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他都读得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他的各科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
习超凡同学的先进事迹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这跟他自小艰苦家庭环境、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是他多年来好学上进的丰硕成果。他小小的年纪心理始终装着真、善、美。勤奋努力是他永恒的目标,奉献爱心是他不懈的追求,他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是中国这个伟大时代的自豪和骄傲。
4.我要实现梦想,你能帮忙埋单吗?——追梦女孩李笑飞
一封通知书,梦想照进现实
想要被博科尼商学院MBA录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通过经企管理研究生(GMAT)的入学考试,且分数必须在700分以上。
2011年,李笑飞第一次报考了GMAT,遗憾落榜,这反而激起了姑娘的斗志。经过两年的休整,她抱着“必过”的决心再次报考了GMAT,并在考试前一个月,将自己“隔绝”在了图书馆。“那一个月,我每天中午都在图书馆啃包子,一泡就是一整天。”说起赴考前的那段日子,笑飞记忆犹新。付出总会有收获,这一次,她以710分取得了“博科尼”的入学资格,并顺利通过面试。
今年3月4日,对于笑飞来说,是最为难忘的一天。她收到了来自意大利博科尼商学院的录取通知邮件,梦想开始照进现实。然而,随之而来的,却也是最严峻的现实。一年4.6万欧元(近40万元人民币)的高昂学费以及在米兰一年的生活费,至今仍无着落。
“父母不支持我的决定,他们认为女孩子到了年龄就应该安分结婚生子。”但这不是笑飞想要的生活。她决定凭借自己的努力,去筹集学费。“不去试,我就真的输了。”但50万元,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笑飞告诉记者,自己没有过于理想化,毕竟念书只是梦想,不能让梦想成为生活的负担,如果最终无法筹集的话,她可能会考虑放弃。
众筹学费,首日就有12人汇款
“各位罗友好,我是来自瑞安的笑飞,今年被意大利最好的商学院Bocconi MBA项目录取,学费还没有着落。父母觉得结婚才是大事,不支持。所以,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筹集近50万元的学费。穷则思变,我关注到众筹婚礼、众筹买房等,于是萌生了众筹学费的想法。”昨天上午,李笑飞通过“罗辑思维”的微信平台,向网友“众筹学费”,第一期招募200人,每人筹集资金1000元。
仅一天时间里,52名网友添加笑飞的微信,更有12名网友已将资金火速地汇入了笑飞的账户。
笑飞坚定的求学态度,也感动了瑞安慧茶艺工作室负责人吴智慧,以及景宁惠明茶加工者小毛哥。他们决定帮助笑飞求学,提供茶叶和茶文化交流的机会,作为笑飞“众筹学费”的回报。
“起初我是觉得可行性不高。”小毛哥说他对众筹这种方式的“销路”是打问号的,但笑飞的执着打消了他的疑虑。他说:“能为笑飞筹集到学费,又宣传了茶文化,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5.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李桂枝:用坚守实现梦想
我是保定学院2000届中文系毕业生,现在是新疆且末县中学一名语文老师。“到西部教书去,那里更需要我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里才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这是14年前我们在校园里发出的青春誓言。2000年8月,带着年轻人的梦想和追求,带着母校的嘱托与祝福,我们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赴新疆且末任教。
师者力量
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南边缘,气候恶劣,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全年沙尘天气多达200多天。“且末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刚到且末时,我们都出现了流鼻血、嘴唇干裂、咽喉疼痛等症状,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身体,而且考验着对自己选择的坚持。且末人民热情、真诚,尤其是维吾尔族同胞们淳朴、善良。十几年来,我们和当地的维吾尔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的成长更使我们感到选择的意义。
2006年,我带的班里有个维吾尔族学生名叫艾尼江。开学一个月后,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把该交的费用交齐了。可他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每当看到我,他总是不安地说:“老师,我晚几天再交钱,可以吗?”看着他那满脸歉意的表情,我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悄悄地拿出300元替他交了。几天后,艾尼江的母亲从很远的乡下赶来专程给儿子交学杂费。得知我已替孩子交上后,这位维吾尔族妈妈把自己带在路上但还没舍得吃的3个香梨双手捧着递到了我的手里。从她的目光中,我读到了真诚、信任和友谊。中考时,艾尼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深圳内地高中班。他恋恋不舍地说:“老师,您教高中吗?如果您再教我们,我就不去内地了,还在且末上高中。”我笑了笑说:“是雄鹰就要飞翔。你应该去接受更先进的教育,这样以后才能把新疆建设得更美好。”
追梦的路
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不管前方追梦的道路是平坦还是泥泞。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一切都应为学生、为梦想而努力。
荀轶娜,保定学院2003届英语系毕业生。刚来且末时,她那圆润动听的嗓音、流利的英语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当时由于学校英语老师短缺,她一个人就带了3个班的英语课,每天至少连续上4节。这里的学生英语基础差,需要老师一遍遍地领读。为了准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她每天都和学生谈心交流,不厌其烦地讲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那圆润的嗓音逐渐变得沙哑。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她吃了点药后依然站在讲台上。
赵艳菊一直记得来新疆前父亲鼓励她的话:“想去新疆就去吧,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大西北,这是光荣的事,我们支持你!”在她的影响下,弟弟赵国宝2005年从保定学院毕业后也来到新疆且末县中学。2009年年近七旬的父母为了让姐弟俩安心工作,毅然把河北老家的房子变卖后也来到新疆。
心中的痛
坚守中,最让我们难以承受的是对父母的牵挂,是与父母长期分离不能照顾他们的愧疚以及父母病重时无法尽孝的痛苦。
2011年,我们的同事辛忠起的母亲突发脑梗,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也丧失了语言能力,再加上母亲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使母亲的身体状况异常糟糕。作为儿子,他多么希望能守在母亲身旁端水喂药,可自己的选择注定了这是一种奢望。2013年暑假,他回家探亲,正赶上母亲由于肺部感染住院,下车的第一站就是县医院,这个山里的汉子跪在母亲床边,望着说不了话的母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最近,辛忠起想从电脑视频里看看已不能说话、瘫痪在床的母亲,可是父亲总以各种理由拒绝,并告诉忠起要好好工作,家里会照顾好母亲的。
青春无悔
母校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给予了我们深厚的滋养和信念的力量。“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14年来,我们扎根在边疆,奋斗在基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诠释着这一誓言。14年来,我们已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并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且末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14年来,正是新疆且末这片沃土滋润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加坚信这里才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到2013年,母校已有97名同学像我们一样选择到新疆、西藏、贵州、重庆等基层教书。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的需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中国的发展不能没有西部,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总得有人义无反顾地付出,注定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愿意选择坚守,扎根边疆,把最大的孝与爱献给西部的父老,献给边疆的孩子,献给伟大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