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费尔巴哈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11:58:17
费尔巴哈怎么样
这学期修了马克思原著选读这门课,老师小宇宙大爆发,居然把本应索然无味让手机流量狂飙的课程讲五颜六色,叹服.当然啦,老师自己也蛮欢乐得意的啦. 自然而然的,某次上课前,手揣兜绕教室转一圈,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布置个作业哦.”于是就有了这篇书评. 当富人被认为配不上拥有财产的时候,不公平就引起反感.但是,谁有资格拥有财产? ——[法] 雷蒙·阿隆 一、关于唯物史观的粗浅梳理 马恩在《费尔巴哈》这一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那么,他们是怎样批判唯心史观、论证唯物史观的呢?限于篇幅,在此,谨把我略微读懂、感兴趣的方面做一梳理. 唯心史观 “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当它的生命的最后一个火星熄灭时,这个caput mortuum(原意骷髅,这里的意思是无用的残渣)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分解了,它们重新化合,构成新的物质.那些以哲学为业,一直以经营绝对精神为生的人们,现在都扑向这种新的化合物.每个人都不辞劳苦地兜售他所得到的那一份……” 概括的说,黑格尔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之后,其构建的逻辑范畴分裂成老年黑格尔派(认为这种统治合法而加以赞扬)和青年黑格尔派(认为这种统治是篡夺而加以反对).而就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对,也是“在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用意识反对意识. “有一位好汉曾经想象人们之所以溺死,是因为他们被关于重力的思想迷住了.如果他们从头脑中抛掉这个观念,比方说,宣传踏实宗教迷信的观念,那么他们就会避免任何溺死的危险.”这个形象极端的例子展示了唯心史观的逻辑. 证明唯心主义的逻辑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手段(47页): 第一,必须把进行统治的个人的思想同这些进行统治的个人本身分割开来,从而承认思想或幻想在历史上的统治. 第二,必须使这种思想统治具有某种秩序,必须证明,在一个承继着另一个而出现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第三,为了消除这种“自我规定着的概念”的神秘外观,便把它变成某种人物——“自我意识”;或者,为了表明自己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又把它变成在历史上代表着“概念”的许多人物——“思维着的人”、“哲学家”、玄想家,而这些人又被看作是历史的制造者、“监护人会议”、统治者.这样一来,就把一切唯物主义的因素从历史上消除了,就可以任凭自己的思辨之马自由奔驰了. 唯心史观希望确立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忽视历史的现实基础,造成自然界与现实的对立.青年黑格尔派要人们“用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思,从而消除束缚他们的限制”,进行“词句的斗争”:用词句反对词句. 唯物史观 需澄清的是,唯物史观不是否认意识的作用,而是认为现存的现实是第一位的.马恩以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为前提,用经验的方法构建了体系的唯物史观. 我将从“生命的生产”开始论证略为凌乱(在我看来)的唯物史观. “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马恩未对此多加论述,因为唯物主义者就一点已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在此指许多人的共同生活.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生产力总和决定社会状况,因而,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24页) 到此,马恩论证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联系,脱离了政治或宗教的“呓语”. 生产交换产生意识,也被意识制约(这样表达似不恰当,但是不想表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书中很少明确出现生产关系一词).意识包括对自然界的、对社会的,且随着人口增长、分工扩大变化发展.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立后,“纯粹”意识出现. 分工导致以阶级统治为基础的国家、分配方式及所有制形式变化、人的异化.如此,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中矛盾产生,当无产阶级数量上扩大且与“有钱有教养者”相对立时,就具备了消除异化的条件(革命的条件). “迄今为止的一切革命始终没有触动活动的性质,始终不过是按另外的方式分配这种活动,不过是在另一些人中间重新分配劳动,而共产主义革命则针对活动迄今具有的性质,消灭劳动,并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这些阶级本身”. 马恩提出消灭私有制,消灭自由市场、供求关系,实行计划经济,“使交换、生产及他们发生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的要求.而这样的变革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进行. 在提出革命的要求后,马恩还提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论点:每个企图革命的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惜把自己的利益说成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大家可据此进行有理据的联想. 书中32页到46页集中阐述了这种唯物史观. 二、升入神坛的词句 一点质疑 “如前所说,要真正地、实际地消灭这些词句,从人们意识中消除这些观念,就要靠改变了的环境而不是靠理论上的演绎来实现.对于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来说,这些理论观念并不存在,因而也不用去消灭它们.如果这些群众曾经有过某些理论观念,如宗教,那么现在这些观念也早已被环境消灭了”.(40页) 不管物质劳动精神劳动的分工,单看物质意识范畴,这种过度强调实践、挤压意识的论断是否不太合适呢,如我们所知,物质与意识绝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处在相互作用的机制中.就算在唯物史观的范畴中,也不可过于极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雷蒙·阿隆在《论自由》中写道,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所有现代社会都想建立符合理想的秩序,拒绝听任命运的安排.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但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很快生根发芽,蔚然成势,甚至一度成为新的道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于与现实政治斗争的具体实践密不可分,其思想理论的发展没有取得独立的形态,从而其阶段的区划标准也没有独立的自身尺度,完全取决于社会政治斗争的几个主要关键环节(1918、1927、1949、1976)而形成不同的阶段.详细参见李泽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年 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你所想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兴奋的时候.语出卡尔·马克思. 尽情的无知浅薄后,在尾巴上吼一句:其实,我没读懂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