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秦始皇好像是公元2000的人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0 23:38:47
秦始皇好像是公元2000的人吧?
问大家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公元2000年的人?
秦 始 皇
(公元而259年~公元前210年)
中国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38年~公元前210年在位.他以武力统一中国,并进行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自此,这些改革措施成为中国在文化上保持统一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即赢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为了理解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秦始皇出生于周朝末年,该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100年.在秦始皇以前的几个世纪里,周朝开始衰败,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
诸侯间战争不断,小的诸侯国不断被吞并.秦国是当时势力较强的诸侯国之一,位于中国的西部.秦国的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实行变革.在治国理念上,诸子百家各不相同.法家强调法治,主张集一切权力于君主一人;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主张德治;老子则讲求无为、自然.
或许是由于采用法家思想、地理位置优越以及统治者有能力等原因,秦国势力逐渐壮大,到秦始皇出生时,它已成为诸侯国中的第一大强国.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那一年,他才13岁.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他厉兵袜马,出兵攻击他国.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国家,诸侯割据称雄的时代结束,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得以建立.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意为“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避免出现周朝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立即实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废止旧制.他把全国分成36个郡县,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可以调动.中央官制有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职,平衡文武百官.大小官吏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他还将旧贵族迁至首府咸阳,以利于监管.
除此以外,秦始皇还进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他修驰道、通水陆、通险阻,并按秦制统一全国度量衡、货币及车宽,规定隶书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这位皇帝最为著名(也许是恶名昭彰)的举措,是在公元前213年,下令焚烧除农业、医药、秦朝史书及法家书籍以外的其他所有书籍.儒家经典和其他诸子书籍,一概被焚毁了.这也许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书籍检查.秦始皇想借此削弱法家以外的学派,特别是儒家学派的影响.然而,另一方面,他确曾下令将一些禁书收藏在咸阳皇家图书馆.
秦始皇的对外政策也是强有力的.为了防止外族人侵,他下令把分散在北部边界上的城墙连起来,形成一道巨大的高墙,这就是今天的万里长城.修筑长城及对外征战,使得摇投赋税增加,百姓民不聊生.由于直接对抗暴政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刺杀秦始皇的事件时有发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
秦始皇死后,其次子即位,称秦二世.秦二世缺乏他父亲的能力,即位不久便不得不面对反抗秦王朝的起义.久年后,秦二世被杀,王宫和皇家图书馆被焚,秦王朝灭亡.
但是,秦始皇完成的统一大业并没有被摧毁.中国人高兴地看到暴政结束,有些人希望退回到秦以前的无政府状态去.随之建立起来的汉朝,承袭了秦始皇建立的体制.事实上,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之久的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虽然秦朝被汉朝所取代,法家让位于儒家,但是秦始皇所创立的政治及文化方面的统一,没有被改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及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人向来敬畏中国疆域之广阔,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的人口数量不如欧洲.区别在于,欧洲总是小国林立,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政治及社会因素造成,而不是山脉阻隔等地理因素.当然,中国的统一,不能仅仅归功于秦始皇个人,还有其他人起过重要作用,如隋文帝等.
毫无疑问,秦始皇的业绩与丞相李斯分不开.事实上,李斯的作用如此之大,以致于我们很难把他们两人的业绩区分开来.但是,我还是把功劳归于秦始皇,因为如果没有他,李斯的建议就不可能付诸实施.
也许是由于“焚书坑儒”的原因,秦始皇一直遭到儒家的批评.他们说他是无性残暴、迷信、有恶意、违法的暴君.在西方,人们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也许,秦始皇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消撒相去甚远.大体说来,罗马帝国与秦统治时期的人口、面积差不太多.但罗马帝国统治时间比短,恺撒死后,帝国分崩离析.秦王朝则不然,这是秦皇独具影响的原因.
秦始皇 嬴政 (前259-前210)
秦庄襄王之子,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把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废谥法,以世计.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统一度量衡与文字;开辟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为消除反侧与箝制思想,没收民间兵器,偶语诗书者弃市,又有焚书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于始皇三十七年 (公元前210),死于巡游途中.
千古一帝,我国封建制度的创始人.
秦始皇的功绩不仅仅在于统一中国,更主要的在于他创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两千多年,对中国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即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中央集权制度代替了分封制度,避免了“国中国”的出现,更奠定了两千年的政治体系根基,对中国的封建政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去了,秦朝灭亡了,但郡县制却一直施行了两千年之久.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这也确定了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统一中国,是秦始皇的第二大功绩.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天下便渐渐混乱起来.长勺之战、泓水之战、城濮之战、吴越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大大小小的战乱连绵不绝,既影响了天下百姓的正常生活,又大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谁呢?自然是天下百姓了.行军军需,要从百姓身上出;作战士兵,要从百姓当中抽;战争火焰,要在百姓身上烧;战后恢复,要由百姓去做……百余年的战争啊!抽的可都是百姓身上的血呀!普天之下,哪个百姓不希望有一个团圆、美好的家庭呢?若要实现这个宿愿,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于是,在公元前230年,秦王政统帅秦军百万,用铁的手腕灭韩、破赵、荡燕、降魏、平楚、收齐,一统华夏,建立起统一的国家,还百姓一个没有战乱的世界.秦始皇又统一了度、量、衡、文字、驰道,收缴天下兵器,建立起郡县制度,还创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中,秦始皇可谓是第一功臣!
人们批判秦始皇,“焚书坑儒”当首屈一指.但是本人认为,焚书坑儒根本不算秦始皇的什么过失.因为那些方士和儒生的言论威胁到了国家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他们主张恢复分封制度,并且以古人的观点来评价当时的社会现象,还公开诽谤朝政.秦始皇坑杀这些人是为了加强统治,只是手段残忍一些罢了.何况唐太宗和康熙帝在巩固统治时不是也很残忍吗?
焚书虽然比较残酷,但所焚之书,也只是民间私家之藏书,对秦记和博士官所执掌的“《诗》《书》百家语”还是加以保存的.真正使这些“《诗》《书》百家语”毁于一旦的是项羽和萧何,项羽火烧咸阳宫,并将所有东西付之一炬.而萧何所抢救出的图书,只是对军事有用的“丞相御史律令图书”,对“《诗》《书》百家语”之类图书却视若罔闻,以致秦朝国库里所藏的百家语化成了滚滚浓烟.所以后人说“萧何,汉之功臣而《六艺》之罪人也”.因此,真正焚烧我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文化结晶的凶手是项羽、萧何而并非是秦始皇.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过失就是他太残暴太奢侈,对人民没有什么同情心.他为了修建阿房宫,不惜砍尽半壁江山之木材;为了天下的统一,他不惜牺牲全邯郸百姓的生命;为了修筑长城,他不惜耗尽天下民力……但是,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帝王,他不可能按照现在人的思维来处理事务.因此,我认为秦始皇的这些过失是不值得人们深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