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场面描写的作文有哪些特点,可以写哪些事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7 15:12:24
解题思路: 作文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同类人的作文,结合老师的分析,丰富理论,敢于实践
解题过程:
场面描写就是一些人物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发生某件事的生动场面。结合一篇学生习作来看场面描写要注意的几点:
例文:
街舞狂欢曲
山东长清实验中学 赵昀霞
他们是青春的使者,时代的靓点,阳光的精灵。他们狂舞在人生的舞台上,给观众带来无限的震撼。(开头简洁有力,运用排比的句式,在热情洋溢的赞美中,将狂欢的街舞推到读者面前。一个“狂舞”写出了街舞的动感和强劲。)
街舞是我最爱的舞蹈。那变幻的舞姿让我百看不厌;那劲爆的狂欢动人心弦,不是黄土高原上汉子们舞姿的粗犷,也不是印度卡拉玛姐妹舞姿般阴柔与神秘,但它却独具魅力,从那群年轻人身上我感受到了青春的动感与活力。(这一段总写街舞的特点,将街舞与黄土高原的舞蹈和印度舞蹈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街舞的“劲爆和狂欢”。)
他们上台了!台下顿时掌声如雷,喧嚣沸腾。好怪异的一群人!服饰大小不一,衣袖长短不齐,有的帽沿低垂,有的长发高卷,还有的竟将毛巾别在腰间,真是一群“新新人类”!(他们上场了,视线渐渐拉近。先写他们“新新人类”的独特外貌,街舞者个性张扬的群像聊聊几笔便被勾画出来。)
他们凝神站立,摆出了一个个洒脱投入的姿势。
音乐响起,灯光炫起,掌声雷起,他们开始舞蹈了!(排比的句式简洁利落,拉开了街舞表演的序幕。)
青春使者们舞动起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头顶、手臂、腰肢、秀腿;用他们头上的盔帽,腰间的毛巾;用他们轻捷的舞步,四射的激情,伴着强劲的节奏,舞起来……(狂欢与自由是街舞的灵魂!)
像海面上一轮冉冉升起的旭日,像深林中一只疾走惊跃的头鹿,队长用灵活的四肢甚至是五官,娴熟自由地舞动着自己,舞动着青春。像一群活泼的精灵,他们活蹦乱跳在舞台的中央。忽而全身惊颤,触电般急骤;忽而一阵蠕动,龙蛇般柔韧;忽而倒立旋转,陀螺般迅猛;忽而挺身屹立,像参天松一般的笔直!他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每一个人都大汗淋漓却视而不见,每一滴青春的血液都沸腾起来。舞,舞,舞……这火爆的场面怎能不令人震撼?(四个“忽而”,形成对街舞的特写。形象的比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尽了街舞舞姿的变幻。排比的句式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音乐更高亢了,舞蹈更强劲了,台下早已是人潮涌动,激情似海。
突然,一个完美的定格,舞蹈与音乐戛然而止。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涌来……(文章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跃动的心灵仿佛还没有从狂欢中沉静下来,结尾余音袅袅,绕耳不绝。)
【简评】
街舞常常是同学们的最爱,但要将这种艺术形式用语言描绘出来,并不是件易事。小作者却运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将街舞强劲的感染力真实再现出来。细致的观察与描绘,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生动的比喻和排比,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文章写出了街舞张扬的个性,突出了街舞的劲爆与狂欢,读来令人敬佩不已。
首先,应对场面有细致的观察,紧扣场面的特点。比如舞蹈,它运用肢体的灵活变化来传递丰富的情感,或强劲粗犷,或柔美婉转。要让这精彩的场面生动再现,就需要仔细观察,把握其特点。本文的小作者开篇就点明了街舞的“青春”与“狂舞”,然后将其与黄土高原和印度舞蹈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街舞的“劲爆与狂欢”。她还抓住了舞蹈者衣着的特点,写出了街舞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可以说小作者生动地再现了街舞表演这一场面的特定氛围。
其次,调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要将场面写活,写出神韵,就需要借助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比如本文的小作者,由眼前的领舞者联想到海面上“冉冉升起的旭日”“深林中一只疾走惊跃的头鹿”,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他在群舞中的重要地位。然后由舞蹈者全身的惊颤,联想到急骤的触电;由肢体的蠕动,联想到柔韧的龙蛇;由倒立旋转的舞姿,联想到迅猛疾转的陀螺;由身体的挺身屹立,联想到笔直的参天松树。四个形象的比喻又形成了有力的排比,如江河一般一泻千里,写尽了街舞的动感与狂欢,读来让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第三,点面结合巧安排。场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因此,必须理清头绪,要有主有从,有详有略。叙述的时候可以采用由远及近,点面结合的写法。既避免平铺直叙,又通过细节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本文先从出场远观衣着;再写凝神站立,仿佛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时音乐响起,街舞表演开始,镜头渐渐拉近,又先用简洁的短句总写,然后定格特写,用形象的比喻排比精笔细描;高潮之时情节却陡转直下,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当然,本文的小作者还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刚一上台,台下便“掌声如雷,喧嚣沸腾”;高潮之时,台下更是“早已人潮涌动,激情似海”;音乐与舞蹈都戛然而止了,“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涌来”。这些描写无不对街舞表演的巨大震撼力、感染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