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福建东山岛的那块石为什么被为风动石和有气节的山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13:19:11
福建东山岛的那块石为什么被为风动石和有气节的山石?
风动石,又名兔石,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另有缅甸名胜风动石.福建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风动石在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东南隅岣嵝山东麓,塔屿在铜陵镇东侧.以风动石为中心,加上铜山古城、塔屿和西面的九仙顶、南面的马銮湾,构成独特完整的旅游景区.风动石  其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故称风动石.石为花岗岩石质,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正可观其伟,侧可观其奇,背可观其险.从背面看,状如玉兔的石岩伏在外倾的石盘上,巨大的石球,悬空而立,摇摇欲坠,令人心怵;从正面看,石如蟠桃,底部呈圆弧形,贴石盘处尖端仅数寸,悬空斜立,狂风吹来,摇晃不定.石体正面,有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等人所题“铜山风动 石”大字,笔力雄浑遒劲.在风动石前的一块方石碑上刻有明朝督抚程朝京的诗:“造化原来景区图片(14张)一只丸,东封幽谷万层峦,天风吹向关中坠,海飚还得逐势转.五丁欲举难为力,一卒微排不饱餐.鬼神呵护谁能测,动静机宜在此观.”景区环境  附近的铜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东、南、北三面临海,西面直达九仙顶,因依傍铜钵、东山两个村庄,故各取一字名之.城墙为花岗石砌成,长1903米,高7米,城堞有864个垛口,东西南北各有城门,西南二处建有城楼,为环山临海的水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戚继光在此全歼倭寇;崇祯六年(1633年),巡按路振飞大帅徐一鸣在铜山海面二次击败荷兰帝国东印舰队;隆武二年(1646年),郑成功以此为抗清根据地之一,训练水师,收复台湾;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从铜山港和宫前港起航东征,统一台湾.    城东门外海滨有天然石洞,传有虎踞,故号“虎崆”.洞长15米,宽约5米,有清泉甘美,大旱不干,壁上镌“灵液”石匾,称“虎崆滴玉”.城最高处九仙顶有“人世仙境”、“海天一色”、“宦海恩波”、“三岛春秋”等摩崖题刻20多处.一块刻有“瑶台仙峤”的巨石是当年戚继光、郑成功的水操台.   塔屿,又名东门屿,与铜陵镇相隔800米海域,因山顶有一座文峰塔而得名.整个岛呈“工”字形,面积80.5公顷,与温州江心屿、厦门鼓浪屿、台湾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岛上礁石嶙峋,千姿百态.南端澳角海面有龙、虎、狮、象四屿,造型生动逼真.文峰塔为明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巡海道蔡潮所建,塔身7层,高32米,座围14米,塔顶由两块圆圆的大石块相叠而成,是航海的标志.    塔屿上有两个石洞.其中云山石室是黄道周的读书处,洞外镌有黄道周少年时手书的“云山石室”4个大字.洞边有清代巡抚潘思渠立的碑坊,横刻“黄石斋先生读书处”,背镌“仰止高山”;鹰石洞在石室对面,鹰嘴岩下,洞口上有块巨石如雄鹰顶立,上镌“石斋”二字,是黄道周卧室.《明史》记载:“道周学贯古今,所至者云集,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明东阁大学士林钎题诗于室内:“洞门六六锁烟霞,碧水丹山第一家,夜半寒泉流幽月,晓天清露滴松花.”洞室周围有石刻多处,以书法家关云、成中心、张庭桢合题的“海滨邹鲁”、“黄道周笔书”、“石磐”最为著名.   从漳州到铜山古城有班车直达,从铜山古城乘游船可到塔屿.   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顷刻化为齑粉.   1918年2月13日,东山岛发生7.5级地震,山石滚落,屋倒人亡,可风动石却安然无恙.   “七七事变”后,日军企图搬走风动石,日舰“太和丸”用钢丝索系于风动石上,开足马力,可多条钢丝索被拉断了,风动石却纹丝未动,最后日军只得放弃这一企图.   风动石历经沧桑,依然斜立如故.这块奇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至今是个难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