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皇帝的新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3 23:52:20
皇帝愚蠢吗
解题思路: 很高兴为你解答,如果对老师的解答不满意,请在讨论区给老师说明,老师一定会尽全力帮你解答!祝你期末考个好成绩!
解题过程:
裸游的皇帝愚蠢吗?如果不是愚蠢,那是什么?如果是愚蠢,皇帝的宝位为何还是稳坐?愚蠢或者不愚蠢,会影响童言无忌的那个孩子吗?我奇怪于我会想这几个问题,想过之后,发现自己真是有些想法。我从可疑的愚蠢、可谅的无知、可怕的专制、可怜的孩子四个方面记录一些想法,以便将来自己有空时再想法想法。
可疑的愚蠢
“一个一眼就可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读完这篇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
这是人教版课本《皇帝的新装》的学习提示。这是传统的,正统的解读。我难同意两点,一是“愚蠢的皇帝”,我认为皇帝不愚蠢,说他狡猾倒更合适。二是“一眼就可看穿的骗局”,这个骗局很难“一眼就可看穿”。如果我的这两点有点道理,那么“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虚伪的外衣下面是专制的本质,天真的孩子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什么是愚蠢?我先查出几个相关词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愚蠢:愚笨;不聪明。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愚昧: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愚蠢解释为愚笨,就是头脑迟钝,不灵活。愚蠢解释为不聪明,就是智力不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不强。那么,皇帝符合哪一条?是头脑迟钝,不灵活,还是智力不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不强?
我根据自己的智商,认为皇帝不仅不愚蠢,而且是聪敏,甚至是狡猾。皇帝想去看衣服,又怕自己那个,还先派别人去看。“‘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后来皇帝重赏骗子,扭着屁股照镜子,果断地坚持游行。哪来的愚蠢,处危不乱,处乱不惊,英明果断。非领袖不能为也。
可谅的无知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皇帝不知道骗子是骗子,读者全知道骗子是骗子。皇帝是无知者,读者是全知者。把读者置于一个全知的位置。“京城来了两个骗子”,好人坏人,诚实欺骗,不要思考,一眼都知道了。局外的读者多么聪明,局中的人多么愚昧,这是全知者对无知者的嘲笑。只是在生活中,骗子不会把“骗子”写在脸上,也不会公开说自己是骗子。
我认为“骗子”两字使故事失去了吸引力,也失去了韵味。我不知道这个“骗子”是安徒生先生的“骗子”,还是叶君健翻译的“骗子”。我想问的是,安徒生的原版使用骗子修饰吗?为什么使用这个词语?叶君健先生的翻译依据的版本是丹麦文版本,还是英语版本?
皇帝对新衣服是无知。一是逻辑的无知,裸游是一种必然。
如果这衣服有奇特的功能。“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要么全称职且都不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能看得见这衣服。这衣服也就失去了这种奇特的功效。花巨资购得治疗癌症的药,可国人都没有人犯这种病。要么或者有人不称职,或者有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那么就有人看不见这新衣服。看不见新衣服,看见什么呢?要么看到的是空气,要么是人的那些东东。一定有人看见皇帝的那些东东。
衣服无奇特的功能,人们看不见衣服。少数人看见。全部人看见。差别不大,无本质的差别。如果皇帝是个美眉,好色的男人都希望这衣服无奇特的功效。现在皇帝是帅哥,全城的女人都高兴。
一是生活的无知,历史局限下的无知是可原谅的。皇帝不知道当时的条件织不出这种奇特的衣服。他当然不知道21世纪初,人类会造出夜视镜和隐身衣,人类会克隆,会登月。无知是一种普遍,是一种过程。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可怕的专制
“皇上在更衣室里。”皇帝织神奇的新衣服,大量的奖赏,盛大的游行。引不了游客,拉不动经济。不为民生,只为虚荣。“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他依靠什么这样的穷奢极欲?
安徒生的年代。这是百度来的:“《皇帝的新装》写于1837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 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众人都醒,又怎样。“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可怜的孩子。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这是《皇帝的新装》揭穿皇帝身上无衣服,是在“裸游”的四句话。每句话的重音在哪里?“也没穿”,“这个天真的”,“有一个小孩子说”,“实在”。大人们都在推卸责任,小孩是大人利用的工具。
专制的报复。先报复谁?
不能把孩子当工具,不要把孩子当作社会的救星。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个孩子就是伟大的屈原。
教育就是把真实的社会告诉学生。不管这个社会多么丑陋,黑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美好和丑陋,期望和恐惧。
你愿意第一个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吗?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这个孩子吗?这个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