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大题的答题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9 16:13:23
老师好!现在都高三了,在答历史的材料题时不知从何答起,每次答题时都达不到点,我要怎麽办?
解题思路: 历史材料题的分析解答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讲究作题技巧。历史材料题解答要注意“五要五忌”。
解题过程:
“一要一忌”:要仔细剖析题后设问,获取有关“问题信息”;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一般解析材料题的方法是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如果提供的材料较难理解,例如文言文、翻译过来的外文资料、经过整理的图表、历史图片等,学生往往一时难以读懂,不知所云,这样就无从下手。但是,如果先看问题,掌握所设置的问题的具体要求,如要求回答背景、原因、过程、本质含义、真实目的、主张、评价、危害、影响等,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信息”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材料,例如2003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26题要求学生概括材料中所反映“这一时期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这样通过分析题后设问,获取了有关“问题信息”——社会风气、观念及其积极作用、消极影响,从而为在下一步阅读材料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要二忌”:要带着“问题信息”仔细研读、理解材料,搜索“有效信息”,并与客观史实进行对照,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比较分析,切记对材料“一扫而过”,直接凭借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搜寻“问题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蕴涵在材料中的、对题后设问具有针对性、对解答问题具有实用性的信息。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中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信息我们一般可以直接从材料的出处、注释、内容中获取;二是材料中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主张、历史发展规律等。这一过程也就是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这是解析材料题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获取了“有效信息”以后,我们还必须将材料中反映的基本史实与客观历史的真实、材料反映的观点主张和历史发展规律与唯物史观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作者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等,从而判断材料中所反映的史实的真伪、观点主张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有悖历史发展规律等。匆匆忙忙答题,以求解题的所谓“快速度”,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大忌。
“三要三忌”: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题目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我们在完成了获取“问题信息”、分析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之后,还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材料与教材中的内容相衔接,这就是解析材料题过程中的“知识迁移”。“知识迁移”也是解析历史材料题的最关键步骤之一。在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迁移课本知识来回答设问时,还要对所结合的教材内容进行辨别取舍、择其要端,切忌照搬照抄,不分主次。二是被迁移的知识除了历史知识之外,还包括有关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基本原理等,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通过“知识迁移”,实际上是为最后总结答案勾勒框架模型。例如200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37题回答我国旅顺、大连的主权从受到损害至得到恢复的过程的有关问题。回答这道题就必须紧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俄(苏)关系的有关内容,这样才能在最后总结答案时做到系统完整。
“四要四忌”:总结答案时要注意文字表达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辞不达意。我们在总结答案时,首先要对所设问题进一步审清、审准。要求问什么回答什么,就切忌答非所问。然后,结合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所设问题进行归纳、演绎、推理。解答时在文字表达上,还要注意语言精练,提纲挈领,切忌言辞拖沓,杂乱无章。例如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39题要求学生概括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因此答题时必须从这四个方面来总结概括,并且要逐条逐条地列出,做到条理化、序号化。在解答“分析原因”、“谈谈认识”、“评价”、“比较异同”、“得出结论”之类的问题时,还必须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论之有据、言之有物,切忌逻辑混乱,胡扯一气。
“五要五忌”:学生要多阅读历史文献资料,并多加训练,切忌单纯死记硬背,而不适量做些题目。长期以来,在中学生心目中形成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学历史只要老师上课时讲讲,学生划划,再回家背背就行了,不必要像数理化那样做许多题目。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学历史不仅要多接触一些原始文献资料,也要适当做些题目,哪怕只是记下做题的思路和大致提纲,也是有益的。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