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名人传》的600字读后感!急急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20:47:43
要《名人传》的读后感≥600字、3个人分开。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各一篇,要有引用和书上事迹。尽量不要太文学,符合初中生要求。SOS!救救我吧!
解题思路: 同学你好:老师为你提供的范文或者有引用,或者有原文的事迹。希望你满意,如有疑问,请发到后续讨论,谢谢合作。祝你新年快乐!
解题过程:
《贝多芬传》读后感
在《贝多芬传》中,作者罗曼·罗兰并没有详细叙述贝多芬一生的经历,而是着力刻画了他在凄凉的人生旅途上经历的苦难和在苦难中不断抗争的心路历程。
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这时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
但更不幸的是,贝多芬活了57岁,但遗嘱却是他32岁时写的,从他26岁时起,他的听力就开始下降。后来,他身上的疾病加重;在此同时,他又遭受了爱情失败的打击,此时,他走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想到了死亡,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深切表达了他在耳疾严重的情况下却不被人理解的悲伤。因为他是音乐家,他不敢向别人说他患有耳病,在他看来,这简直是一种耻辱。他尽力避开与别人交往,而这却又引起许多人的误解,他陷入了极度的孤独。
欣慰的是,在写下遗嘱之后,贝多芬并没有自寻短见,相反,恰是因为这份遗书激发了他尚未爆发的潜能。在强大的病魔以及精神的压力下,他一度绝望,但是他最终没有被击垮,他最终“扼住命运的咽喉”站起来了,挺起来了!或许正是这份遗书,让贝多芬真正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写过遗嘱之后,他决定活下来!他要用自己的痛苦换来全人类的快乐!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在新时代的今天,贝多芬对于我们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都渴望成功,或是在取得微薄的成绩之后就停滞不前。贝多芬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他照出了我们内心的那份卑微和渺小,给我们的心灵以良好的启迪。
贝多芬,一位不朽的英雄,他使我们呼吸到了强烈的“英雄气息”!
《米开朗基罗传》读后感
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米开朗基罗传》。读罢此书,心中感慨万千。
在此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琪罗。他平易,但又超凡脱俗。他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之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米开朗琪罗是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巨人的称号的。
米开朗琪罗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他是精神的贵族。他是一个天才。他有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地爆发,使他的肉体与灵魂有所不能承担。
在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
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
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
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并不起作用。他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
大师留存下来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任何一件都已成为不朽,它们与他一样名垂千古。
米开朗琪罗于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出生,于一五六四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五时安息。享年90岁。
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艺术冲动与创造中渡过。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成功,他走完了自已充满坎坷的一生。最终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无限宝贵的财富。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名人传》这部激情四溢、充满感染力的传记体小说,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作,全书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分组成。而其中,《托尔斯泰传》不仅是篇幅最重的一部,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和精华所在,这与作者和托尔斯泰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在《托尔斯泰传》中,作者将自己对托尔斯泰的爱和自己找到的人生答案都渲染到了极致,书中充满了激动的情绪和战斗的激情。而从主体上讲,三部作品是相通的,那就是:英雄主义的战斗精神。作者是在用三位精神上的“英雄”来鼓舞每一个人前进和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用坚强的意志在痛苦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快乐。
《托尔斯泰传》的第一章,被作者称为“最近消失的光明”,也是作者叙述托尔斯泰整个的“人生战斗史”的一个引言。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散文一般的结构完成了这“完整交响曲”的最后一章:时而低沉地追忆他的一生经历,时而饱满地宣誓他的壮志凌云,时而理性地分析他和其他人物的迥异,时而清冷地描绘他的痛苦迷惘......
整个《托尔斯泰传》是一部托尔斯泰一生不懈地追求真理和爱的战斗史,他敢于坚持心中的真理,哪怕为此受到孤立。他的人格高尚,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周边的一切。
但是,他同米开朗琪罗一样,也有弱点。他的思想似乎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无所知,这导致了他的思维停滞在俄罗斯的乡村生活,从他的文章中也大有体现。他将物种起源、光谱分析、镭的本质等重要的研究,统统称为“无聊”,他将莎士比亚贬得一文不值,对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无动于衷。有人甚至认为,托尔斯泰是与这个社会脱节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打动着我们,他在弥留之际的话语震撼着我们,他还是个英雄,是“咱们的兄弟”,毕竟——人无完人。
我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明显地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对托尔斯泰崇高人格和灵魂的赞美之情,同时这种激情包含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毫不掩饰的、深刻伟大的爱。这种激情笔端下的文字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