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请问书法的线条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6 17:37:19
请问书法的线条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很多书家都明白,线条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 汉隶的出现是书法艺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没有一种书体的表现力能与它相抗衡.当然,更为直接的则是在于汉隶的主要贡献——解放线条,它对于我们研究线条美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欣赏者感觉到的也是线条,所以它也是欣赏者沟通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净化和震撼.中国书法的毛笔工具为线条美的高层次塑造提供了极理想的支持.欣赏者可以把线条作为审美对象,从视觉上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书法家们也把线条看成其作品的一种生命象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在这里,“筋”、“骨”、“血”、“肉”四者,都是针对书法线条而言.康有为认为书法线条美犹如一个人生命体的美,它体现出书法美的最高原则.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中,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量感 这里所谈的力量感,是书法中的一种巧力,是掌、指、腕、臂在人的意识协调和控制下且融合了书写者审美观念、书写经验的自然运动.中国书法一贯强调笔力,卫夫人的《笔阵图》有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东汉蔡邕则在《九势》中指出:“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肌肤就是线条美的形式感觉.一般而言,下笔有力,线条就美,就有丰富的肌肤内涵.“在技巧之力中仍然有明和暗的对比关系:线条头尾顿挫转折者是谓‘明’,线条中截平稳运动的貌不惊人的力是谓‘暗’”.这段话指出了线条力度美的真正所在.富有力度的书法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使观赏者在这种凝固而静止的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风采、心灵的律动.如果笔力弱薄,书法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二)立体感 对于书法这一平面的艺术形式而言,立体感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因为线条本身是平面化的存在,根本不可能符合三维空间的物理标准.但是一副书法作品如果缺乏立体感,线条就单薄乏味,不耐看.真正的立体感应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丰富信息.简要地说,书法所强调的立体感是一种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在创作具体的书法作品中,又因书体不同以及书者的审美趣味各异而自具形态.强调线条要具有立体感,当然与中国人的传统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审美意识都离不开社会内容的制约,书法自也不例外.如女书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这段话的推理公式是:书法——用笔为先;用笔——中锋居重;线条——要有立体感才美.
从书法美的角度来看,中锋技巧是绝对的.而侧锋技巧是相对的,它无法独立运用,只能与中锋互相交替补充.而且不能处于主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书法讲求笔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线条美,而线条美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立体感要强,要有厚度.我们可以改造用笔的方法,但却无法跨过这个终极的书法美的目标.它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而实质上是一个美的问题.
(三)节奏感 我们从书法作品的节奏感里可发现一种活力,然后在活力里面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节奏的原则就是对比的交叉.落实在书法形式上,则是空白与墨迹之比,空白大小之比,空白形状之比,墨迹点线之比,乃至墨迹粗细、干湿、方圆、转折之比.大凡构成一种对比,都含有节奏的元素.“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便是节奏之本.线条在构成过程中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种种运动的性质和种类也有不同,不管是何种性质的节奏,都是对比着而存在.毛笔书法能够表现出很多书法家的个性.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方向节奏等.
节奏的原则相对于力量感、立体感的原则而言,似乎显得较为简单.因为对力度和线条的厚度,我们都能从一个实际的起点出发,在外观形态上对此作深层次的描述.但对于节奏而言,可视的形态比比皆是,不可视的深层内容又不仅仅是书法方面的内容,还牵涉到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立体感、力量感与节奏感基本上囊括了线条审美意识的全部内容.不仅如此,即便是在书法的运笔技巧方面,“三感”的存在也已经包括了技巧的全部空间内容.
力量感的构成是依靠提、按、顿、挫、转、折、方、圆,强调的是一种用笔的起伏——上下运动;立体感的构成,则依靠中锋为主的用笔,而笔法则落实到线条美的具体范围,追求的不只是在平的纸面上画出线,而是要塑造出立体效果;节奏感的构成是依靠速度的控制、断续连贯、轻重徐疾,有个推移过程,因此具有时间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