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辩论赛:我方,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效果,不是动机.对方的例子中:心理学中有一个试验,是瑞典的心理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6 02:32:03
辩论赛:我方,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效果,不是动机.对方的例子中:心理学中有一个试验,是瑞典的心理学
做的,用于评价一个儿童是否形成了完善的道德意识.
他让儿童听两段故事,第一段故事中,男孩在家里恶作剧,故意打碎了一个杯子,第二段故事中,男孩帮妈妈做家务,却不留神打翻了托盘,15个被子全都碎了.之后心理学家让儿童判断那个小孩更恶劣.
研究表明,道德意识发展完全的孩子,才会判断前者恶劣,在心理学上,这种根据动机来对行为进行判断,是道德意识成熟的表现.
医生虽然尽了全力去救病人,但由于病情十分严重,并没有挽救病人的生命,但医生的行为仍应被视为善的
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一个北京的医生努力的研究非典,但很不幸的是他被感染了,于是乎,他由一个研究人员成了感染源头,难道我们就说他是恶举吗?不能!那么我们用什么做了评价的标准!动机!
再打个比方,假设罗盛教救孩子未果,不幸的和那名孩子一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么我们能说他的行为不是一种善行吗?不能!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还是动机!请问对方如果以这些为论证,我方应怎样反驳,求求大家帮忙啊,急···········!
对方的心理学实验例子是写进教科书的,在心理学上道德判断确实应该考虑动机,但是绝对不完全是动机.比如另一个实验“海因茨难题”(可以去查查《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谢弗著),海因茨偷钱去救自己重病的妻子,他应该被判刑么?我记得最高层次的道德答案是位于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的人才能答出的,这种人受人类普遍原则指导,而不受具体法律所约束.在这个例子中,动机是相救妻子,效果呢?是救了妻子,所以即使触犯了已有的法律,我们也不能说他是恶的,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是我们人类遵循的普遍原则.总而言之,我认为动机和效果在有些例子中,是一致的.但是对方的辩题明显更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