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地理课堂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28 08:16:28
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地理课堂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一词也是现代社会所提出热点,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时间的80%都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课堂出现不和谐音符会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有两种表现方式:要么,课堂上死气沉沉,大家伏身于案,“漠”不做声(这里是“漠不关心”的“漠”而不仅仅是“沉默”的“默”),还有就是,课堂上乱作一团,远超自由市场,毫无市场规律可讲.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形式上可能会完成,但关系欠和谐的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和谐的地理课堂表现为教师、学生、地理课程三个基本要素的彼此和谐,即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地理课程和谐.这是我们地理老师所追求的,也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那么,目前地理课堂不和谐的原因在哪里?又如何创建和谐的地理课堂,途径有哪些?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根据高一上学期对课题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仅供老师们参考: 首先,分析目前地理课堂不和谐的原因. 我国的教学改革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向素质教育迈进了.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许多问题仍然存在.高考的指挥棒不改,谁敢拿学生的前途开玩笑?所以依然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那么怎样让学生成绩好呢?老师不得不给学生施压,不断的给学生加码, 学生依然被迫进行大量的记忆性学习,学生仅有的活动时间也用来辅导.可见,教育体制改革缓慢,这是地理课堂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学生常常觉得老师高高在上,感情上不能相互融合,而在老师看来学生达不到老师的期望值,对学生也不满意;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或很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和地理课程之间也很难和谐.试想,这种情况下能创建出和谐的地理课堂吗? 其次,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 我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中地理对于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高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要求具有敏捷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表达能力.在地理课上,要耐心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导、讲解.学生如果一时犯错,不要激动,给予其犯错的机会,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慢慢改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地理当中慢慢成长.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作为学生,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要虚心的学,取老师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相信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率的. 二、协调学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而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单打独斗能力很强,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与我们过去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在地理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假如这种“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将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如杜郎口中学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能让学生积极地相互学习,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统筹教与学的关系,完善和谐课堂 地理新课程强调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1.导学案循环课堂引路,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导学案循环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我们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贯课堂,让学生时时具有成功感.
(1)灵活的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以地理课为例,导学案的预习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展示阶段:可用任务分配、讨论交流、亲身示范、比较对照、举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老师的精彩点评:可利用学生之间的挑战、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系统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多样的教学手段.
地理课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图,我也经常和同学们说:“学会了看图,你就学会了地理.”抽象的地图,对于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犹如一道鸿沟,而长时间的读图,也会产生审图疲劳.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转、自转;用橡皮泥或泥土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态示意图;充当天气预报员,预报天气;通过辩论,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带来的利与弊,从而认识看待我们对待自然资源的两面性,这些都远比让学生对着那一张张呆板的平面图来得形象、生动、有趣.
(3)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图上的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总是把“东、西”说成“右、左”,把“南、北”说成“下、上”.有一次当学生说:“微山在济宁的下面,济宁在微山的上面”时,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后回来跟同学们说:“老师刚才出去看了一下,发现我们这跟其他地方一样,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哄堂大笑.当下次再有学生说上面和下面时,全班竟然一起说: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这样一来二去,终于使学生领悟到: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4)学生的主动参与
现在的地理课堂应全方位交给学生.预习时,学生通过导学案或阅读,或沉思,或讨论,或请教,找重点、析难点;展示时,学生或陈述,或补充,或归纳,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馈时,学生或提问,或反思,或挑战,或总结,成系统,共提高.学生参与了,被肯定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大胆质疑、自主探究,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也变得异常的快乐和轻松.
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成因”这一节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采取问答车轮战的游戏方式进行,即一学生提问,另一学生回答,答题后由他继续向下一位学生提问,以此类推,学生遗漏的知识点由老师提示或补充.学生的一问一答并不能将知识系统化,在反馈环节,我将各知识点分到各组,指导他们设计成表格等形式,完成知识的系统化.这一堂课,学生兴趣极高,提问的,回答的,板书的,补充的,反驳的,画图的,设计表格的,挑战的,热闹非凡,忙而有序.
实验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就必须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地理课程这三个因素协调相处,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营造高效地理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处理好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