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司芬克斯之迷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09:29:37
司芬克斯之迷是什么
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
伟大的名著总象是一座迷宫,其妙处就在于几乎是不可解的,又几乎可以做各种解释.大师们在建成了迷宫之后,他们也难以尽释迷宫的妙处,因为迷宫有了生命.
  迷宫是那样无穷无尽的生活,无迷底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些作品显著的特色在于毫不留情的直率,在于全部的真实的赤裸,在于全部惊人的丑恶和全部庄严的美.
  在这些作品里,生活仿佛是蒙受了耻辱,象是用解剖刀切开的一样.生活本身的巨大延续性任谁也割裂不了.
  于是我们知道罗曼·罗兰感兴趣的是,在象卢梭、狄德罗、伏尔泰这样的人身上,在一切伟大的艺术先驱者身上,是什么超越了他们自己,在他们身上是什么属于——未来?!
  于是我们感受到了托尔斯泰作品的强大生命力:每一个新的时代都要产生自己的社会道德兴趣,而托尔斯泰的创作直指历史的深处,每一次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满足.
  对娜拉-安娜-雅葛丽娜的评析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按着主流的观点,那是绝对要牵扯到妇女解放或是更深层次的人类解放上去的.
  值得玩味的是,娜拉、安娜们要解放,海尔茂、卡列宁们便得虚伪,便得贴上资产阶级小市侩的标签.(卡列宁居贵族上层,当是大市侩)
  我想这样的观点,也是今天我们为数日渐增多的小资们所不能答应的.
  抛开高调不谈,娜拉的出走,其本意并非什么解放.如果解放注定着要以打倒一部分人为代价的话,那么这种解放也是片面的解放,永远都有被反攻倒算的危险.
  如果人类真要解放的话,那也是从愚昧无知、偏见以及一切人为的隔膜上解放出来,这恐怕才是人类解放的永恒的主题,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世界的什么领域,在什么样的阶层,都能得到认可.
  所以,娜拉的出走,并不是要使海尔茂成为伪君子,它要揭示的恰恰正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隔膜与屏障.具体地说,就是男人与女人之间永远都在调合但永远也调合不完的矛盾.
  海尔茂的弱点是大多数男人都具备的,娜拉的境遇又几乎是所有妇女都能遇到的,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样的阶层!
  女性的痛苦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男人造成的,又有多少是由自己造成的,到底谁应该负全部或主要的责任?
  托尔斯泰认为,安娜是女性自我毁灭、毁灭别人的一个典型,昭示着女人性格中复杂的天性.
  安娜的苦痛源于卡列宁,但换了渥沦斯基以后,她的病态却有增无减.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以至于观众们发生了误解.安娜并不光彩照人,相反卡列宁头上却罩着高高的光环.
  雅葛丽娜的境遇与安娜十分相似,罗曼·罗兰对她的剖析则更为明确和深刻,也最不具备什么解放色彩:
  她烦恼,她烦恼……因为烦恼的原因既非雅葛丽娜(安娜)不爱奥利维(渥伦斯基),也非奥里维(渥伦斯基)不爱安娜(雅葛丽娜),所以她更烦恼.
  她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封锁了,闭塞了,没有前途了,她们渴望一种时时刻刻变换着的幸福.安娜觉得到的是屈辱,她忍受着苦痛而渥伦斯基依然能够无忧无虑,如果渥伦斯基如她一样的烦恼,她就可以安心?她不明白,男人表达烦恼的方式永远与女人不同!
  罗曼·罗兰直截了当地指明雅葛丽娜的痛处,说她“这样不懂得消受幸福”:
  “她跟别的女人,有闲的夫妇一样,具备了一切幸福的条件而始终在哪里烦恼.她们都有钱,有着美丽的孩子,很好的身体,人也聪明,能够欣赏美妙的东西;倘使要活动要行善,要充实自己或与别人的生活,条件都具备,而她们整天地抱怨,不是说她们不相爱,就是说她们爱着另一个人或不爱另一个人——永远只关切自己,关切自己的感情关系或性欲关系,关切她们自以为应该有的幸福,关切她们矛盾的自私自利,老是争辩、争辩、争辩,扮着爱情的悲剧,痛苦的喜剧,结果竟然信以为真!”
  罗曼·罗兰最后提出忠告:“你们太无聊了.一个人有了多少幸福的条件还要怨天忧人,简直是荒唐”!
  托尔斯泰对卡列宁也是同情的,并且让安娜在病重之际盛赞卡列宁.罗曼·罗兰的雅葛丽娜最终也悔悟了与奥里维的分离.这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而不是“解放”的真实!在情感面前、幸福面前,人人平等,男女平等.
  一个男人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蹂躏女人的感情,相反,一个女人也无权以男人的痛苦换取自己的幸福!更何况别人的痛苦换不来真正的幸福!
  托尔斯泰这个道德感极强的作家,无法也不愿解开谜底,他只是将情感的纠葛连同他自己的冲突与困惑一同奉献给了代代读者.
  罗曼·罗兰则有所不同,他对产生悲剧的女性自身原因作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无所事事”.
  安娜与雅葛丽娜,这样的女人也许非常具有代表性.她们把讥讽和肉欲当作武器,把自己的欲望和琐碎心事象藤萝一般缠绕着他们的男人,希望他们成为自己的影子.
  而所谓的她们自己,不但不知道想要什么,连自己确切地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搞不清楚.
  她们觉得屈辱,觉得人负己,她们要把所爱人的信仰破坏得干干净净,因为那些信仰是她们的敌人!
  安娜和雅葛丽娜惊人的相似,简直可以替换,而卡列宁、渥伦斯基、奥里维个个不同,无论是谁,都无法让她们幸福.在这场并不势均力敌的情感斗争中,被女人本能地用来对抗男人的是男人的软弱,不讲条件的忍让、失意和世故人情——世故人情是可以用来遮掩人生磨蚀的懦弱.
  男人与女人的这种爱情悲剧过去有的是,将来也一定还会有.西方有的是,我们东方也不缺乏.因为奥里维、渥伦斯基们不会欺骗自己的理想,不象普通男人那样听任懒惰、虚荣、混乱的爱情的驱使,甘心否定自己的灵魂,而且倘若他做了一步,安娜和雅葛丽娜们也要瞧不起他,可以说不再爱他.
  作者在分析之后直言,“那简直就是可以预见的”!她们在那种盲目的力量之下,竭力要毁灭他们所爱的男人的力量,却不知这样的力量便是她们自己的力量,是他们共同的保障,她们只是凭着本能把支持这股力量的友谊也要加以破坏.
  ……
  司芬克斯之迷难解,历时性与世界性的作品总是人人都想去解,但费尽心机却也未必解得开.
  卡列宁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是我们今天的风尚与主流所推崇的,但由于他是属于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与我们今天的时尚相悖,所也就只好受些委屈了.只是我还想说一句,时代风尚是一种宗教化的东西,或者说只是一种信念.它同理智没有任何联系,却被拿来当作衡量真理的绝对尺度,并被认为始终符合常识.时代风尚更多的只是一种伪装的偏见,一种梦呓般的情绪倾向,但却能以一种压倒一切的暗示力,经由无意识,作用于那些柔弱的心灵,使它们随波逐流.
  女人往往是时代风尚的受害者.她们是更容易为外物左右的群体,因而她们的烦恼也格外得脆弱与茂盛.终于会有一天,新的时代风尚蔚然兴起,便有无尽的感慨:往事皆如梦幻,生活就如迷宫.只是那逝去的一切尚可追否?!
  归结起来,应该说导致女人烦恼的因素似乎很多,但我以为,最应该为女人的烦恼负责的恰恰正是女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