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马克思哲学的作业 我也没多少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9 11:46:40
马克思哲学的作业 我也没多少分.
一 运用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二 运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中国环境问题谈谈你对保护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呵呵 和我写的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有点像
我是搞环保的
草稿给你,自己发挥着改吧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在日常的集中学习和自学过程中中,我结合自身工作不停的思考领悟,我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进一步理解,我明白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一部关于发展的哲学论著,是一部意在改变既有发展理念指导管理决策的方法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是指导我们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就是一部由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发展观,就是“以…的眼光看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以科学的眼光看发展”,是论述为谁发展、发展成什么样、怎样发展才符合客观规律才科学的哲学理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什么是发展呢?从哲学意义上讲,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或者新形式代替旧形式,某种程度上讲,发展也是一种革命.物质是不停运动发展的,自然界生命体在不停地进化,非生命物质在不停地改变形态、结构、位置或参与化学运动,延伸起来甚至思想、意识、观念、道德、法律、制度等精神层次的上层建筑也在不停的发展,我们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也在不停地发展,不断为自己创造更为优越的生存条件.但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本位主义思想占据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理念,只注重了自然对人类的工具价值,忽略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对人类的其他价值,更是忘记了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是先有地球,再有世间万物,最后才有人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实际是所有生命体的母亲.由于主导思想的错误,人类作为自然界的孩子,滥用了母亲赋予的智慧天赋,对母亲贪婪地予取予求,物极必反,量变引起质变,导致了人类和自然环境不再和谐,引发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等等几乎不可逆转的危机和冲突,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20世纪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等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刺激了国际社会反过头研究解决危机的途径,于是在《寂静的春天》一书诞生后,可持续发展观念被提出,并逐渐发展而进入发达国家执政理念,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停地思考和探索发展模式,在这个时期学术界研究人、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伦理关系的探索人类社会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诞生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文化传承中,“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等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贯穿数千年,我国探索和谐发展之道具有先天优势,经过三代领导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时至今日,蕴含环境哲学思想于其中的属于我们中国属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终于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理论宣告大成.我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必将在共产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为什么要论述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社会主义是现今社会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力低下不是社会主义.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不容忽视甚至左右趋势的一股经济、政治力量.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仍然是在摸索之中,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少影响,也忽视了不少理应在发展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累积起来已经逐渐制约了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对立而统一的,发展产生了问题,问题反过来影响发展,从而刺激发展进行调整,发展的更好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不怕有问题,只怕不发展,发展好了,才有余力来处理问题解决弊端,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
我想到两个企业员工面对同样的环境污染,却用不同方法处理的例子.2006年底,我在监测站大气监测室工作,当时受供电局机关食堂委托对其油烟、噪声进行监测,食堂位于供电局机关和家属区之间,由于油烟污染和抽油烟机早上污染,家属区职工通过司法程序诉讼,状告并要求食堂安装治理设施解决问题,于是食堂委托监测站进行监测,后来食堂将煤头灶改为油头灶,购买进口抽油烟机处理设施并安装隔音设备.另外,大部分企业都有一些空气污浊、噪声和粉尘污染严重、劳动条件很差的岗位,这些岗位的职工大部分是临时雇用的民工,在这样的劳动条件下他们依然挥汗如雨、辛勤劳动.两种情况,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让我很受启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经济条件决定了个人的环保意识,民工首先要解决的是衣食等生存问题,一方面可能因为社会知识欠缺而意识不到企业有保证职工劳动环境维护职工安全健康的义务,一方面可能因为受生存压力,顾不上提出要求改善工作环境,或者因为提出要求就有可能失业而不敢提出.而供电局职工属于高收入人群,没有生存压力的前提下,他们关注的是茶余饭后是否舒适,是否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他们已经在着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两个例子让我充分理解了发展的重要性,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才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所有问题的总钥匙.
三、为谁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中说,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这些要求高度概括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
我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现阶段依然有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存,甚至部分地区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仍然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体,那么国家进步和发展的成果理应全民共享.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思想,到八荣八耻,到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贯穿始终,民生问题依然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重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余谋昌在其《公平与补偿:环境政治与环境伦理的结合点》中提到,“富人与穷人的资源消耗量,有着极大的差距.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富人世界消费世界60%-80%的资源,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穷人世界只消费世界20%-40%的资源.美国一年消耗矿石约50亿吨,人均21吨;中国人均只约3吨.占世界人口25%的富国,消费世界商业性能源的80%,其余75%的人口,分布在128个国家,只消费20%的商业性能源.这种消费差距是畸形的,是不公正的.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主席拉夫尔指出:“在那些人类辛勤劳动超出自己维持生存需要的地方,他们大概都是在为满足富人们的巨大欲望而吃苦受累.妇女们在斯里兰卡采摘茶叶,农民们在牙买加装运香蕉,伐木工人在印度尼西亚砍伐森林,矿工在赞比亚开采铜,渔民们在太平洋捕捞金枪鱼——他们和自己的伙伴们,靠着地球的恩惠,在富人的领地内辛勤劳动.”穷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发自己的资源,供富人享用,满足富人的贪欲,穷人却继续受穷,用公认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这是公正的吗?高消费甚至是挥霍和浪费的富人,难道不应为世界资源紧缺承担责任吗?资源高消耗的受益者难道不应当对受害者的穷人实施利益补偿吗?!”
在我国,像这样不协调不公平的例子不甚枚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占极少比例的发达地区和先富起来的人占据了资源和能源的绝大多数,更是一度占有国家意志和政策的倾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依旧如故.这明显极不公平,但在现阶段,我们暂时不能解决这样的不公平问题.科学发展观给解决类似问题提出了要求和途径,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为私有制的存在和人性的贪婪,大锅饭式的公平势必导致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缺失,不利于发展.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和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崛起更是例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要想绝对公平,必须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极致,人人衣食无忧,这更要求我们要继续保持高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早日达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再慢慢研究解决难解决的.我们暂时不能消除地区差异、贫富差距,但可以改善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渭河治污,已经成为陕西省环保的头号难题,渭河地区数百家造纸企业只贡献该流域3%的GDP,却排放了60%以上的化学需氧量 .西安市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截止目前已关闭一百多家高耗能高污染小造纸企业.我想这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是调结构、促发展.
五、怎样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进展,统筹安排和推进各项改革,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我想,要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确实没有办法一个一个解决,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牵一发动全身,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整体、全面的看待问题,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理清思路,跳出局外看局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重点分层次,多方兼顾的解决问题,不能顾此失彼要统筹安排.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部门、每一级政府都这样的看待和处理问题,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