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不少于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22:42:46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不少于600字
甲午中日一战,中国败得如此之惨令当时国人及世界各国瞠目结舌,此时之中国乃洋务之后的中国,国防军备大比当年,在亚洲居首.三十多年前的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僧格林沁还带着蒙旗、八旗子弟兵驰马横刀对抗英法的洋枪洋炮.而19世纪末的大清,淮军已经装备新式德配,海军已经发展四支舰队,且北洋最具规模.而此时的对手也不是当年的英法,而是被大清鄙视的日本,乍一看谁胜谁负已然明了,可为什么大清败了,我想归根到底是政治的腐败,行政机构的迂腐无能.且看这几场大规模战争:
1、平壤之战,持续一天,左宝贵、马玉昆、依克唐阿之抵抗无不英勇,日军死伤近五百而我大清仅阵亡百余人,但结果呢?昏庸的叶志超胆小如鼠,当夜狂奔八百里,沿途士兵相互践踏及遭日军伏击者两千余人,真是不败而败啊.
2、大东沟之战,持续一天,北洋水师在军舰吨位及数量占劣势的情况下仓促应战,但战斗异常英勇,将有敢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但日军赤城舰在几乎命丧黄泉的时候,中国鱼雷艇就是击不中,这难道不是北洋水师平时教育训练不够用心之缘故?日军松岛号在发生大爆炸后也有机会击沉它,但是当时北洋水师已经各自为战了,没有战术可言了,旗舰的突发事件使得根本没有代理旗舰为整个北洋水师指挥.而方伯谦的临阵脱逃又重复上演帝国军官在晚清习惯性的行为,进而为海战增添悲剧色彩.
3、海城之战更是凸显清军之无能,三万清军由老将宋庆指挥,五次反攻海城而失败,原因是大清毅军、淮军、湘军的炮少,因为在多次大溃败的逃跑时,都沿途丢弃给了日本,反而日本这个孤军深入中国东北腹地的蕞尔小国之军队的补给和装备还优于以逸待劳的清军.
4、大连湾及旅顺港的陷落,无疑又是大清官场政治腐败的杰作——赵怀业,远东第一要塞啊,重金打造却拱手送人了.
5、威海卫之战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大势已去矣.
腐败、皆因腐败啊,腐朽的政治气息弥漫在宫廷中、在前线上,在南方手握重兵的督抚大员心中.在当时,国内的官场权术斗争似乎比中华民族抵抗异族入侵之民族存亡更为重要.
从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台词“世界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可以看出,导演是极力将这场战争提升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然而就是这支几乎倾注了一代人的心血和希望的舰队,这群堪称中国最为精英的天之骄子,在第一次有机会向世界展示华夏民族的能量的时候,却败了.
是的,它败了,败得非常彻底.影片中没有提到,作为战利品,北洋水师剩下的舰艇被全部掳回日本,镇远舰的炮弹和铁锚被陈列在东京的上野公园羞辱国人,直至1947年钟汉波将军以战胜国的身份将其带回国内,才稍雪甲午之耻.此为后话.虽然那句“世界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影片没有直接展示其结果,但是从历史中我们知道,在付出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亿5千万两的赔款以及大块的土地后,清政府已经极度衰弱,17年后,武昌枪响,清朝灭亡.日本在战后迅速发展了起来,10年后在中国的土地上战胜了俄国,41年后,卢沟桥枪响,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在付出了8年劫难和最富庶的半数以上国土以及3500万生命后才迎来了自己的民族解放.是我们的对手太过强大吗?影片中已经多次暗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日本的老师,现在中国的海军,也理应是日本海军的老师”、“大清每年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的地方就不易啦”.也许正如影片海报上写出的——退让丧权,腐败亡国.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在情节线中详尽地说明了日本对钓鱼岛觊觎的由来,并让邓世昌率舰队巡游钓鱼岛、台湾及南海诸岛.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这些情节并不相去史实太远,它记录了我们的先辈对于疆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1945年民国海军南海宣示主权,同样体现在1974年人民海军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海战,以及此后许多次的保钓、护渔、对峙事件中.无论到什么时候,这种责任感在真正的华夏子孙的身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绝不退让,这是我们的海洋! 对于甲午海战,心情是沉重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查阅了资料得知甲午战前的中国和俄国、英国并称为远东的三大帝国,那时候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革,整个国家至少来讲是向上的,GDP总量是不断增加的,就和现在的中国相似,历史上把这场改革称之为洋务运动,史学家甚至有人称之为同光中兴,到甲午战争战败结束,它持续的时间是整整34年.而现如今,中国的改革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今年也正好是34年,那么看看现在中国的国际形势,我不禁有些唏嘘感叹了.
当然了,中国本身是很难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中国社会似乎自己本身是缺乏创新动力的,只有当鞭子抽到身上,它才会被动的进行变革,那么洋务运动就是如此,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者内部被迫掀起了一场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变革,并且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毕竟这对于国家来讲是有利的,太后的境界可能没有这么高,她看到的只是有利于大清的统治而已.可惜的是它仅仅局限在了军事技术方面,而远远没有涉及到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北洋舰队正是此次改革的产物,当时它位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旅顺被称为亚洲第一要塞,李鸿章在此苦心经营十余年.那么甲午战败只能说明一个真理,那就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绝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手,甲午的失败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人们也许要问,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它又怎么敢于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呢?那么这一切都要从日本的明治维新说起.1868年日本进行了改革,此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唯一强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它的负面影响就是此后的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之路,直到二战结束它彻底覆灭.一直觉得日本的振兴和日本人的精神有很大关系,他们做什么都要做得很细致,而这正是中国所不具备的.甲午战前的日本谍报工作可以做到把中国的每一口水井都在地图上标出来,而中国的湘军到了东北却找不到路,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细致吧.历经二战的梦魇,到了战后的1968年日本竟然又一次从废墟中站了起来,经济位列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正好也是明治维新100年之后,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它到底靠得是什么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是经济上的巨人,难道它会甘心作一个政治上的矮子吗?它一定要想方设法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我们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是不是又一次的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街头呢.伴随着电影中隆隆的炮声,无数的问题从我的脑海中冒了出来,中国人不团结,缺乏凝聚力,此国之不昌也!当然了,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团结起来,世界将会怎样?想到这些问题,我禁不住头涔涔而汗潸潸了.也许上帝就是给了这个就不会给你那个吧,一人一家一国,概莫能外.
没有勇气没有魄力,不敢先下手,这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保守落后的产物.大清的实力是强于日本的,但是竟然战败了,清军手里的武器也早已不是鸦片战争时候的大刀长矛了,但是竟然失败了,没有败于欧洲一等一的强国,英吉利或者法兰西,而是败于自己曾经的学生,败了,事实就放在那里,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它的真相永远只有一个.现在的日本又如何,日本就是中国的一个闹钟,它在不断的警醒沉睡中的中国人,看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最后我想说的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愿与各位共勉!
这部电影看的是故事,看的是历史,看的是民族精神,是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片中邓世昌披散头发决一死战的画面令人热血澎湃.看待一部严谨的历史题材电影,我们不能只看影片的质感.应该更重视电影传达的精神,及其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