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3 23:55:02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他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青年邀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这个青年由于勤奋,受到老板的器重;因为节俭,得到了外商的尊重与信任。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这个传统美德,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或感受、看法和信念等,请你以“美德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例文一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小时候常听妈妈唱这样一首歌:“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歌词其实更多是赞美珍惜一寸布、一张纸、一枚螺丝钉的节俭精神。今天看到一则材料: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打工仔竟然成为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仔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勤奋”、“节俭”乃是他获胜的法宝,于是我对“勤”“俭”有了新的领悟。
成功的人往往是俭朴的,因为他们懂得创业的艰辛。约翰尼·鲁卡斯是一位净资产数百万美元的富翁,一次电视主持人问他:“您购买一套衣服最多花过多少钱?”谁都没有猜出——399美元,包括给自己、妻子和三个儿子。这还是为了他结婚25年婚宴才这样“奢侈”的。比萨饼大王托马斯发财后,不租用豪华办公室,一直在他那厨房后面的小屋里办公,理由是“没必要”。怪不得那个青年凭着饭桌上的俭朴,凭着“饭后带走吃剩下的两个包子”就能与外商签下几百万的合同。那富有的外商正是被中国青年的节俭美德所吸引啊!
俭朴重要,勤奋与之相比,可能更重要。如果说成功的人往往是俭朴的,那么我更肯定地说:“成功的人一定是勤奋的。”
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正如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才能和成功也不会从天而降。“不下十年死功夫,焉能办成一事情?”谭嗣同的这句话已被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所验证。无论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发明炸药的诺贝尔,还是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哪一个不是刻苦勤奋之人?所以我们的信条是:伟大的成绩与不懈的努力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本来失败是成功之母,单有母不能生子。成功之父为谁?勤奋是成功之父。”愿我们一同牢记!
大家一定听过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个父亲临终前将一幅写有“勤俭”二字的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按这两个字去做。哪知兄弟俩闹分家,竟将匾一锯两半,各分一字。一个“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碗”,一个“只俭不勤,坐吃山空饿死人”。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想在学习、工作、事业上取得成功,勤奋和节俭,一个都不能少。让我们以那句已经成为箴言的老话来共勉:“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解析:要想在一篇短文中同时议论到勤奋和节俭,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这位同学较好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将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先以一首老歌引出话题,赋予“勤俭”以“勤奋、节俭”的新的内涵。接着谈成功之人尚俭朴,更离不开勤奋。递进的层次表明了作者议论的侧重点。最后以一个故事作结,显得很新颖。这篇文章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议论比较仓促,不够深入。如果在举例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例文二
尚俭戒奢谈
“布衣将军”冯玉祥,是以主张勤俭治国、朴素为人而著称的。1941年,周恩来同志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曾大加称赞这位布衣将军“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无独有偶,“布衣元帅”彭德怀,更是一位一生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光辉楷模。他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不论在顺境或逆境中,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如一。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均已证明,这种尚俭戒奢、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得,应予弘扬光大。最近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写尽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穷奢极欲,导致的结局是树倒猢狲散,宁荣二府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奢靡挥霍,不仅没有给贾宝玉、林黛玉带来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也没有使王熙凤、薛宝钗等人落个好下场,飞扬跋扈一时的凤辣子死后被一张破席卷出门去,其独生女儿寄食在刘姥姥家。这固然是典型化的艺术描写,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无度足以败家亡国的历史教训。对此,不仅历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连那些头脑清醒的明君贤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民从隋朝败亡的教训中,看到了“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为镜,在治国创业中坚持尚俭戒奢,有名的贞观之治与此举关系甚大。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传家之宝。如果“热风吹得人晕醉,错把中国当美国”,现在就搞什么“福利型”的“高消费”,大兴豪华建筑,大盖超级宾馆,滥修殿堂庙宇,常摆高档华宴,一味追求“翠盖鸣涛,富丽堂皇”,“珍馐佳肴,花天酒地”,我想不仅预期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会把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党的宗旨、公仆本色、高风亮节等等一股脑儿“消费”掉。所以说,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诗人李商隐的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传诵至今,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条不容忽视和背离的警世真理。
解析:要写好思想评论,首先要有正确的观点,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因为这类文章针对性很强,例如本文所涉及的理论的面就很广,大的问题有改革开放与“高消费”的关系,小的问题有吃、住的基本需求。论述问题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从《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等谈到现实生活的经验。这样,既有历史的跨度,又有现实的深度,道理比较透彻,读者容易接受。同时,也能将自己鲜明的观点更好地示于众人。

写作提示:这个话题中,“勤奋”、“节俭”二者其实可以分解为两个话题来写,这样立意可以各有侧重。如果合为一个话题,在行文中要注意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可偏废,即要全面准确。这是个老话题,若以议论文来写,比较好把握;若以记叙文来写,需要选取新颖的事件;若以散文来写,倒能写出新意,只是难度稍微大些。
立意参考:①勤奋节俭的褒扬色彩很明显,所以可直接从正面立意,也可以通过批评不勤奋节俭的现象以达到间接表明观点的目的。②人们也许对勤奋节俭认识模糊,也许认为今天没必要提及这个话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次写作帮助他们澄清是非,提高认识。③泛泛地谈勤奋节俭容易流于肤浅,对生活中那打动过你的勤奋节俭的故事,如果加以具体叙述、生动描写,集中一点深入去谈,效果会更好。④勤奋节俭的内容似乎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某种共识,这样题材可能会显得缺乏新意,那么,今天的我们就应赋予其时代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