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赏析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1 21:56:35
以“笔落惊风雨”专题中的唐诗宋词的内容或艺术手法为鉴赏对像,写一篇鉴赏文章。800字。 麻烦老师指点一下,最好给出范文。
解题思路: 本题比较大。诗歌鉴赏主要考查点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本题从后两方面来问,是诗歌鉴赏的主要考查点。 做这题不难,首先,得有一定的积累。即诗歌一般涉及哪些内容,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等等要了然于胸。看准手法后然后再作具体赏析。 在具体答题时也注意一点,最好采用总分结构,有观点,有阐述。这样的答案既规范又准确。很容易得分的。
解题过程:
本题比较大。诗歌鉴赏主要考查点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本题从后两方面来问,是诗歌鉴赏的主要考查点。
做这题不难,首先,得有一定的积累。即诗歌一般涉及哪些内容,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等等要了然于胸。看准手法后然后再作具体赏析。 从诗歌的题材来分,诗歌可以分为: 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分为: 1.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2.修辞手法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和想象,等等。 我相信对于以上这些内容你是掌握的,我就不再赘述。 具体解题时,我以前写过一个教案,上传到网上后,有的老师把我的教案改得更好了,我把我原来的发给你,可以作个参考。至于写800字的赏析文章,高考中一般不会考这样的题,不过既然你提出来了,我下载了一个仅供参考。 在具体答题时也注意一点,最好采用总分结构,有观点,有阐述。这样的答案既规范又准确。很容易得分的。 另外,题目中有个字要改下: “对像”应为“对象”。 还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和我联系。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祝你学习进步! 附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
一、 考纲学习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 导入讲解
《孤桐》列举错解,后点拨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作者小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参考答案(1)根深叶茂,高大粗壮。
(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三、技巧点拨
前面已讲通过分析意象、写作技巧解读古诗词,那么还有哪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古诗词呢?(学生回答)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注释
找中心句
看题干
四.学生做相关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看题目)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据记载,齐已曾将此诗求教于郑谷,诗中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已便将“数”改为“一”,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诗中“一枝开”确是点睛之笔,请你说说这样改的好处。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傲雪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借以寄托自己的情志。请你分析第三联中“递”“窥”两个词的表现力。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看作者)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前四句的表现手法有:铺陈、夸张、比喻等。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答: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通过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宫娥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
(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看注释)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1.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为国都的代称。这里指被金兵占据的北宋国都汴京。
  2. 鹧鸪:鸟名,其鸣声似唤“行不得也哥哥”,容易触动羁愁。
(1) 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都描写了江水和青山,请简析这种写法和作用。
(2)词的结尾为什么写鹧鸪的悲鸣?
五.学生练习二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阅读杜甫《孤雁》完成试题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寒蛩,蟋蟀。旧山松竹老,指家乡沦陷已久。
结合岳飞的身世,谈谈上片“千里梦”,下片“白首为功名”的含意。
千里梦:
白首为功名:
上片写梦醒后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尾以鼓琴为喻,表达了哪些意义?

(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已两年了。

附参考赏析: 本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