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关于秋收起义感想和对谭嗣同的感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08:27:03
关于秋收起义感想和对谭嗣同的感想!
是关于秋收起义感想和对谭嗣同的感想的实践论文~
写的好的有重奖!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崇阳和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共约5000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二、三团.起义前又收编一部分原黔军武装为第四团.卢德铭(原警卫团团长、共产党员)任起义军总指挥,余洒度(共产党员,后叛变投敌)任师长.起义的目标是夺取长沙.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向长沙进击,先后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平江的龙门厂、浏阳的白沙、东门市等地.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加上群众缺乏作战经验,起义军某些指挥员指挥失当,新收编的第四团在战斗中又临阵叛变,致使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进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在向南进军途中,处境十分困难,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到敌人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专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刘大奇其才,将荐之于朝;会刘以养亲去官,不果.自是十年,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然终以巡抚君拘谨,不许远游,未能尽其四方之志也.
自甲午战事后,益发愤提倡新学,首在浏阳设一学会,集同志讲求磨砺,实为湖南全省新学之起点焉.时南海先生方倡强学会于北京及上海,天下志士,走集应和之.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游京师,将以谒先生,而先生适归广东,不获见.余方在京师强学会任记纂之役,始与君相见,语以南海讲学之宗旨,经世之条理,则感动大喜跃,自称私淑弟子,自是学识更日益进.时和议初定,人人怀国耻,士气稍振起.君则激昂慷慨,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睹其丰采,闻其言论,知其为非常人矣.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需次金陵者一年,闭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衍绎南海之宗旨,成《仁学》一书.又时时至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事,未尝与俗吏一相接.君常自谓“作吏一年,无异入山”.
时陈公宝箴为湖南巡抚,其子三立辅之,慨然以湖南开化为己任.丁酉六月,黄君遵宪适拜湖南按察使之命;八月,徐君仁铸又来督湘学.湖南绅士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等蹈厉奋发,提倡桑梓,志士渐集于湘楚.陈公父子与前任学政江君标,乃谋大集豪杰于湖南,并力经营,为诸省之倡.于是聘余及口口口口口口口等为学堂教习,召口口口归练兵.而君亦为陈公所敦促,即弃官归,安置眷属于其浏阳之乡,而独留长沙,与群志士办新政.于是湖南倡办之事,若内河小轮船也,商办矿务也,湘粤铁路也,时务学堂也,武备学堂也,保卫局也,南学会也,皆君所倡论擘画者,而以南学会最为盛业.设会之意,将合南部诸省志士,联为一气,相与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而先从湖南一省办起,盖实兼学会与地方议会之规模焉.地方有事,公议而行,此议会之意也;每七日大集众而讲学,演说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此学会之意也.于时君实为学长,任演说之事.每会集者千数百人,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故湖南全省风气大开,君之功居多.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君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至二十八日,京朝人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
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不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君曰:“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袁曰:“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贼,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君曰:
“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袁笑而不言.袁幕府某曰:“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昔某公欲增慰帅兵,荣曰: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盖向来不过笼络耳.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故乃荣之私人,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慰帅岂不知之?”君乃曰:“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袁怒目视曰:“若皇上在仆营,则诛荣禄如杀一狗耳.”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袁曰:“今营中枪弹火药皆在荣贼之手,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事急矣!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更选将官,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乃丁宁而去,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至初五日,袁复召见,闻亦奉有密诏云.至初六日变遂发.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划,而抄捕南海馆(康先生所居也)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君资性绝特,于学无所不窥,而以日新为宗旨,故无所沾滞;善能舍己从人,故其学日进.每十日不相见,则议论学识必有增长.少年曾为考据笺注金石刻镂诗古文辞之学,亦好谈中国古兵法;三十岁以后,悉弃去,究心泰西天算格致政治历史之学,皆有心得,又究心教宗.当君之与余初相见也,极推崇耶氏兼爱之教,而不知有佛,不知有孔子;既而闻南海先生所发明《易》《春秋》之义,穷大同太平之条理,体乾元统天之精意,则大服;又闻《华严》性海之说,而悟世界无量,现身无量,无人无我,无去无住,无垢无净,舍救人外,更无他事之理;闻相宗识浪之说,而悟众生根器无量,故说法无量,种种差别,与圆性无碍之理,则益大服.自是豁然贯通,能汇万法为一,能衍一法为万,无所罣碍,而任事之勇猛亦益加.作官金陵之一年,日夜冥搜孔佛之书.金陵有居士杨文会者,博览教乘,熟于佛故,以流通经典为己任.君时时与之游,因得遍窥三藏,所得日益精深.其学术宗旨,大端见于《仁学》一书,又散见于与友人论学书中.所著书《仁学》之外,尚有《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一卷,《札记》一卷,《兴算学议》一卷,已刻《思纬壹壷台短书》一卷,《壮飞楼治事》十篇,《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四卷,《剑经衍葛》一卷,《印录》一卷,并《仁学》皆藏于余处,又政论数十篇见于《湘报》者,乃与师友论学论事书数十篇.余将与君之石交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等共搜辑之,为《谭浏阳遗集》若干卷,其《仁学》一书,先择其稍平易者,附印《清议报》中,公诸世焉.君平生一无嗜好,持躬严整,面稜稜有秋肃之气.无子女;妻李闰,为中国女学会倡办董事.
论曰:复生之行谊磊落,轰天撼地,人人共知,是以不论;论其所学.自唐宋以后呫毕小儒,徇其一孔之论,以谤佛毁法,固不足道;而震旦末法流行,数百年来,宗门之人,耽乐小乘,堕断常见,龙象之才,罕有闻者.以为佛法皆清净而已,寂灭而已.岂知大乘之法,悲智双修,与孔子必仁且智之义,如两爪之相印.惟智也,故知即世间即出世间,无所谓净土;即人即我,无所谓众生.世界之外无净土,众生之外无我,故惟有舍身以救众生.佛说: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孔子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故即智即仁焉.既思救众生矣,则必有救之之条理.故孔子治《春秋》,为大同小康之制,千条万绪,皆为世界也,为众生也,舍此一大事,无他事也.《华严》之菩萨行也,所谓誓不成佛也.《春秋》三世之义,救过去之众生与救现在之众生,救现在之众生与救将来之众生,其法异而不异;救此土之众生与救彼土之众生,其法异而不异;救全世界之众生与救一国之众生,救一人之众生,其法异而不异:此相宗之唯识也.因众生根器,各各不同,故说法不同,而实法无不同也.既无净土矣,既无我矣,则无所希恋,无所罣碍,无所恐怖.夫净土与我且不爱矣,复何有利害毁誉称讥苦乐之可以动其心乎?故孔子言不忧不惑不惧,佛言大无畏,盖即仁即智即勇焉.通乎此者,则游行自在,可以出生,可以入死,可以仁,可以救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