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我想打印一份历史的会考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2 16:07:07
历史的会考试题
解题思路: 知识汇总
解题过程:
高二历史学业测试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法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古罗马对此做出的最早贡献是制订了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查士丁尼法典》 3.现代人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称谓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男人社会地位下降 B西式称谓取代传统称呼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推动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5.“铁壁合围难突破, 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 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 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 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6.下图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其关键在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7.1953年, 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说道:“两个大国之间, 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 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有根据这些原则, 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些原则”是指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1875年宪法》 D.《临时约法》 9.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此语反映他的主张是 A人民主权说 B开明君主制 C社会契约论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0.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 C.群众基础 D.民族主义 11.右图所示文献的发表, 标志着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 12.二战以后,美苏两级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3.“且今物质修明, 尤尚机器, 辫发长重, 行动摇舞, 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 少机器则弱,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可见, 作者的意图是 A.剪除辫发 B.维护专制统治 C.反对机器生产 D.抵制洋货 14.下表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自然灾害的破坏 D.中苏关系的恶化 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量(公斤) 年 份[.Com] 粮 食 植物油 猪 肉 193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3 1.55 15.在满目萧条的美国,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 你说生意好起来了吗? 你的意思是说胡佛( 总统) 死了吗?”其反映的实质是 A.自由放任政策失灵 B.人们娱乐生活匮乏 C.言论自由 D.经济危机被有效遏制 16.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成垄断组织出现 B.促成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C.促成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17.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2001年中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8.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党中央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A.强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创建经济特区 D.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20世纪20年代初, 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 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 反正都拿走了。”为此,苏俄实行了 A.义务劳动制 B.余粮收集制 C.粮食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20. 1982年, 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国有化率为100%, 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90%, 钢铁、造船等行业国有化率达到80%以上。这说明法国 A.放弃了市场经济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21.“这场扫荡权威、 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 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文化革命”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3.端午节源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陆游 2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脱离饥饿。”这里的“他”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26.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相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普朗克----量子论 C爱迪生----改良蒸汽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27.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句话反映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A.蒙昧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个人主义 28.图8是一幅世界名画,其作者被后人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是 A达·芬奇 B梵·高 C 莫奈 D毕加索 29.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某位苏联领导人:“他接过的使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使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是指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列宁 D斯大林 30.看到“1921”、“上海”、“嘉兴南湖”这些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抗日战争 D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1I卷 31、(17分)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评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6分) (2)简述图二反映的政权机构的主要职能,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4分) (3)图三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度内容。与图一、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重要特征?(6分) (4)除图三所示之外,新中国初期(1956年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什么重大成就?(1分) 32.(11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 是指什么? “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33、(12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本专题是制作的素材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阶段 代表人物 著作(杂志) 思想主张 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魏源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 第二阶段 图13梁启超 《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学习西方的制度 第三阶段 陈独秀(图像) A C 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 A: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梁启超《变法通议》中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2分) 第三阶段:图15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4)根据阶段特征的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ABDBC 6----10 DDBDB 11----15 BBABA 16—20 DBBCD 21---25 CCCCB 26—30 CCBDD 31、(1)三省六部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相互监督和牵制,并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分) (2)职能: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负责传达皇令。 趋势:君权逐渐加强并达到顶峰。(4分) (3)①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顺序可以不一致) 特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掌握权力;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3分) (4)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 32.(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危机(1分); 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
(2)原因:1929年的经济危机;(1分) 行动:实施新政。(1分) 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1分)
(3)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
(4)启示:经济模式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任答1点,共2分,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3、(1)A 《青年杂志》或《新青年》 B《海国图志》 C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分) (2)关键是: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2分) (3)民主与科学。(2分)猛烈的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知识分子收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分) (4)主要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西方。(2分)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