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大内高手属于清朝哪一个部门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0 09:56:33
大内高手属于清朝哪一个部门的
孩子,大内高手不属于六部,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立的存在.
清朝刚刚入关时,明朝的文武官署都还保留在原处.清廷在接纳大批明朝降臣的同时,暂时沿用了明朝康熙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专供康熙皇帝检阅八旗军队时穿用.遗留下来的文武官制,继续设立军事最高机构五军都督府,设立锦衣卫和在京诸卫,如神武左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腾骧右卫、龙骧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等等.继续沿用明制的另一目的是向全国M众表示,满清王朝对于被李自成所灭亡的明朝是尊重的.
清廷在完成了对全国的占领和控制后,将八旗的主力安置在京城,对皇宫和京师保卫系统进行了重建.
首先,清朝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按方位均衡地分布于北京城区各地.正黄旗、镶黄旗居北,正白旗、镶白旗居东,正红旗、镶红旗居西,正蓝旗、镶蓝旗居南.具体位置是,镶黄满蒙汉各三旗安置在安定门内,镶白旗安置在东直门内,正蓝旗安置在崇文门内,正黄旗安置在德胜门内,正红旗安置在西直门内,镶红旗安置在阜成门内,镶蓝旗安置在宣武门内.八旗又按东西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是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是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满族有传统的家奴制度,满清将以往降附、俘虏的外族民众和本族内部的世代家奴,组建成内务府三旗,安置在皇城内.内务府三旗主要从事以往朝代由宦官执掌的职能,兼掌内廷禁地一部分门户的宿卫.
八旗在京师星罗棋布地驻防,构成皇宫与京师守卫力量的基础.清朝皇宫与京师守卫的模式是:
皇宫侍卫专从上三旗子弟中选拔,设领侍卫内大臣统领,掌管皇帝身边的侍从和守卫;由各旗子弟组建的诸营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协作承担宿卫、清跸、宫门启闭和皇城夜巡之职;内务府三旗也选拔兵丁编为本府前锋、护军、骁骑三营,分掌内廷与御苑的守卫.步军营掌管京城九门的守卫与治安;巡捕营掌管北京城区外围的治安.
此外,清廷设有特种兵:火器营、健锐营,用于对外作战,使用枪炮、搭设云梯攻城;虎枪营、善扑营、上虞备用处等军事侍从机构,掌管随侍皇帝游猎.
《清朝文献通考》中赞道:“我朝八旗统兵不袭古制,而自与古会.”“国家建旗之制,包举无外.诸营并列,棋布星罗而悉统之以八旗.其稽核有法,其选擢有方,其番值有期,其训习有道,分职设官,练材于素,有事则守折冲之效,无事则备翊卫之班.”
宫廷侍卫 
1.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的侍卫亲军.
清朝紫禁城内,执行宿卫任务的禁卫人员,分为掌守门户和侍从兼宿卫两种,第一种是禁卫军护军营和前锋营将士,第二种便是侍卫.
清初,多尔衮执政时,对侍卫人员的招选范围与标准,规定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官,各送亲子一人入充侍卫,学习本朝礼仪,察试才能之后再相应任职.上述官员无亲子者,可送亲兄弟之子入充侍卫,而宗族中的远支子弟则不许乱送.这些规定在顺治皇帝亲政后不再实行,侍卫改为从上三旗中选拔.
顺治皇帝亲政后,清廷规定,所有供职皇宫的侍卫,都选自上三旗,称为上三旗侍卫.这一定制终清之世一直没有改变.史书称:“国初以八旗将军平定海内,镶黄、正黄、正白皆天子所自恃.选其子弟,命日侍卫,用备随侍宿卫,统以勋戚大臣,视古虎贲、旅责,职綦重焉.”
清宫侍卫机构称为侍卫府或侍卫处.侍卫处的首领是领侍卫内大臣,平行设6人,其下是内大臣6人,散秩大臣无定员.领侍卫内大臣从满洲都统、内大臣或各省满族将军中选授;内大臣从散秩大臣、八旗都统、前锋统领或护军统领中选授;散秩大臣的人选没有定限,由皇帝从年轻的宗室成员或中级武官中选授.
侍卫995人组成侍卫亲军.其管理层,设主事、笔帖式、协理事务侍卫班领、侍卫班领、侍卫什人长、亲军校等.侍卫的等级有四等,一等侍卫设60人,二等侍卫设150人,三等侍卫设270人,蓝翎侍卫设90人.一等侍卫一般充任协理事务侍卫班领或侍卫班领等职.侍卫中的宗室成员另设名额.宗室一等侍卫有9人,二等有18人,三等有63人.每10人设一什人长.
康熙年间,增置了汉人侍卫,入选者都是武举中的高材.雍正皇帝于即位的第一年亲阅武进士,授予状元李琰一等侍卫,榜眼毕应、探花施景范二等侍卫,授予二甲武进士刘问政等13人三等侍卫,三甲武进士中选拔36人授予蓝翎侍卫.雍正四年,这一做法被定为制度.后来衍化为一种惯例,凡是武进士出身的侍卫,都称为汉侍卫,不论其是否为汉人,而汉侍卫的升迁是受限制的.有了这种惯例,使得参加历届武进士考试的满、蒙壮勇极少.事实上不利于培养满、蒙武学专门人才.
领侍卫内大臣掌管统领侍卫亲军,在内大臣、散秩大臣的协作下承担翊卫扈从之职.6名领侍卫内大臣分成6班,率领各班侍卫轮番更值.6班中,每班分为两翼,共12班,每班设班领1人,署班领24人.按轮值的门户所在位置又分为内班、外班.在内廷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值班的为内班,在外廷太和门值班的为外班.6个侍卫班组,每12日为一个周期,在这12日内,前4日在圆明园值宿,后2日在紫禁城值宿,剩下的6日则是休沐之暇.乾清宫前面的两排房舍中,各有一间是侍卫的值班室.
宿卫紫禁城主要是由护军营承担,侍卫亲军在重点门户宿卫.例如在乾清门执宿,属于内班,10名侍卫昼坐门禁,夜守扃钥,由一名散秩大臣掌领.在属于外班的太和殿,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掌领.内大臣、散秩大臣二人随班入值.中和殿,由侍卫什人长带领侍卫亲军30人宿卫.
2.御前大臣与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
在皇帝身边日常侍从、值宿的高级侍卫,称为御前侍卫、御前行走,稍次一级的是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这类高级侍从的首领称为御前大臣.御前大臣在宗室王公中选任,无定员,在3到6人之间,掌翊卫近御并兼管奏章事务.在以往朝代,这项职责都是由皇帝宠信的宦官首领担任的,只有西汉的大将军曾享有这种职能.清代为了防止宦官干政,兼采西汉大将军制度,于康熙年间设立了御前大臣这一高级侍从之职.雍正以后,御前大臣常以军机大臣兼任.
御前大臣领导的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员额没有限定,职责是在内廷侍值、稽查官员出入、带领被引见的官员入殿、扈从皇帝出行.这类高级侍卫都属于高级武官,而非普通卫士,御前侍卫居武官二品,许多满洲将相都是从御前侍卫做起的.御前侍卫、御前行走都侍从于皇帝近前,乾清门侍卫则侍立于皇帝所在的殿外檐下,而非专门守卫乾清门.乾清门侍卫是从一等优秀侍卫中的满族成员中选拔的,乾清门侍卫中的贵戚子弟或俊才,可以提升为御前侍卫.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以外的侍卫亲军中的侍卫,一概称为大门上侍卫,或三旗侍卫.汉侍卫只能在大门上侍卫中供职;如果才勇出众,所能享受的最高荣耀是提拔为乾清门侍卫.但是嘉庆年间,一位名叫杨芳的汉侍卫,被嘉庆皇帝特授国什哈辖,这是汉侍卫前所未有的荣耀.
3.扈驾中的侍卫
皇帝在宫中往来时,御驾的前方,有前引大臣10人,由内大臣、散秩大臣及御前侍卫充当;驾后,有后扈大臣2人,由御前大臣充当.
乾隆天字三号"孔纯"刀.此种腰刀,主要为乾隆皇帝收藏和赏玩.皇帝前往太和殿举行大朝会时,由两名前引侍卫自乾清门后左门导引御驾至太和殿后,由御前大臣担任的后扈大臣随驾自内廷而出.在太和殿前,前引大臣10人早已候立于殿阶下,御驾来到时,前引大臣分成两翼引导皇帝进殿.从两旁趋(趋是指小步疾行以示恭敬)至宝座前,待皇帝登上宝座后,再移向北侧,东西相对而立.后扈大臣也已经站立于此.豹尾班的侍卫站立于宝座后面,左右排开,向南而立.
豹尾班侍卫是从侍卫亲军中的功臣后裔中选拔的.豹尾原指皇帝卤簿中最后殿尾的仪仗车.豹尾班侍卫每日20人在后左门(保和殿后东侧的门)值班.皇帝的御驾从这里出入,豹尾班侍卫10人手执豹尾枪、10人佩仪刀,侍立于乾清门阶下左右.
清帝每日或每五日在乾清门举行一次御门听政.凌晨,乾清门管事太监先在门庭的正中摆设皇帝宝座,座前设一黄案,用于摆设奏章.黎明时分,乾清门侍卫一身戎装,侍立在宝座左右和大门上下.丹陛上侍立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以及豹尾班执枪侍卫、佩刀侍卫.侍卫传旨,百官鱼贯入宫.奏事官立于乾清门丹墀东,记注官、翰林官、科道官立于西.听政结束后,侍卫在皇帝、百官退朝后才离开侍立之处.
皇帝出宫的扈从队伍中,侍卫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仪仗和扈驾任务主要由护军承担.侍卫在扈从队伍中,承担皇帝驾前、驾后和驾两旁的护卫.皇帝出宫祭庙或祭天时,由侍卫亲军中选拔20人组成前导队,在驾前引导.
皇帝游历外省山川或前往木兰围场时,御前大臣、侍卫及乾清门侍卫均随从轮值,侍卫六班中,每次以二班或三班随驾出行.在皇帝的御驾前面、左、右各10人,称之为"傍扈".二班侍卫列队在皇帝的驾后行进.内大臣1人,侍卫什人长2人,在行进队伍中手擎黄龙大纛.其余侍卫们掌管稽查整个扈驾队伍中的军纪,纠劾逾越行列或大声喧哗者.在皇帝驻跸的行营,内大臣1人,散秩大臣2人,分别宿卫在御营的两厢.侍卫24人,宿卫在御营黄幔城的四隅.在黄幔城外围的网城门内,3名侍卫什人长率领侍卫30人环拱宿卫.
特种职能的禁军
1.火器营
火器营组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最初称为汉军火器兼练大刀营.三年后,康熙皇帝感于火器威力无比,正式成立火器营.设鸟枪护军参领16人,鸟枪骁骑参领24人,分别作为统领官.乾隆中期以后,火器营的建制确定为,设掌印总统大臣为首领官,总统大臣负责营务,此职从王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中选任.其下设内营翼长、外营翼长、营总、鸟枪护军参领、副参领、护军校、蓝翎长、鸟枪护军校、鸟枪骁骑校、管炮骁骑校等职.总计上述军官共有二百九十余人.
火器营的士卒是从满蒙八旗中选出的略识火器的兵丁.满蒙八旗每佐领下抽取鸟枪护军6人,炮甲1人.共计鸟枪护军名额为5310人,炮甲名额为885人.火器营分为内、外两部分,内营设于城内,外营设于城外蓝靛厂后.内营又分为枪、炮二营,外营则专习鸟枪.平日操演射击及各项技艺,由本营翼长、营总督率.
清朝所有禁卫军,都有扈驾的职责,火器营也不例外.皇帝出宫祭祀或巡游时,火器营也派出士卒随行.例如清帝在天坛祭天时,火器营派8名军官、160名士卒在坛内宿卫.出巡时,派军官3人,士卒100人扈驾.
清宫兵器火器营的训练,从每年七月持续进行到次年四月,每月逢四逢九日演炮,逢二逢七日演鸟枪,逢六日校尉.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在安定门外的禁卫军校场会操.每年秋后,火器营还在卢沟桥演放子母炮.
2.健锐营
健锐营是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创建的,营地设在香山.由前锋营和护军营中选出的强壮勇健的兵丁1000人组成,专门操演云梯,为数月后参加征讨金川做准备.在胜利完成出征任务后,这支特别禁卫军继续存在下来.
健锐营的首领官为总统,由乾隆皇帝派定的王大臣出任,营内分为两翼.每翼设翼领一人,下有前锋参领委署翼长、副前锋参领、前锋校等军官设置.因为健锐营的士卒主要是从前锋营选调的,军官也是同样.
健锐营的官兵在此后的时期,一直从事云梯、鸟枪、马步射的训练,还曾在昆明湖练习水操,但是没有再被派遣出征.作为禁卫军,健锐营同样有扈驾之职,皇帝出巡时,派出官兵十分之一,在翼长的统领下扈从.
3.神机营
神机营是清晚期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的一支使用新式武器的禁卫军.兵员是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出的,新组建时共有兵员1.4万人,到同治四年增至约3万人.由当时担任议政王的奕亲领.
神机营这个名称,明代已有,但明代的神机营相当于清代的火器营.清末新建的神机营是用西方近代武器装备的军队,建成后,神机营成为清末禁卫军的主力,其官署的规模也是空前庞大的.但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种种积重难返的问题,这支新建的禁卫军与近代化劲旅的要求相去甚远.
神机营也是清末紫禁城的一支重要守卫力量.每日,神机营的管带1员、营总1员,各带兵10名,值守在宫中值房.队官4员,各带兵20名,分驻在皇宫的四角值守.上述官兵,共有10班轮替.御苑三海的墙外,神机营兵会同八旗各营中的枪兵技勇之士,共810名轮流值宿,内分为10班,每日更替一班.值守时还要传筹走更.
木兰行围
清帝木兰行围承德府北面400里的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帝进行大型狩猎讲武活动的地方,清朝从康熙时起至道光皇帝止,历任皇帝几乎每年都要在夏末秋初之间来这里围猎,称其为木兰行围,又称为秋狝.
清帝行围时,蒙古喀尔沁等诸藩部落,每年例选1250名虞卒供皇帝合围之役.这些虞卒组成人墙护卫在外围.皇帝行围的中央设黄纛,黄纛原是满洲正黄旗的旗帜,这里代表皇帝的所在.侍卫中军在黄纛周围护卫皇帝.两边分左右翼,分别以红纛和白纛为标志,翼末则分别竖立蓝纛作为标记.左右翼听命于中军.王公大臣充任管围大臣,蒙古王公充任副职.
清帝的围猎分为合围与不合围两种.不合围的规模小于合围,是以数百名卫士分翼进入山林,满语称为阿达密.合围是由管围大臣率领蒙古管围大臣及虞卒,与八旗扈驾禁卫军诸营、虎枪营士卒共同承担,视围场的地势,迂道绕出30里或80里合围,满语称为乌围哩阿察密.合围后,虞卒脱帽,高声传呼.传呼声传至中军三次,中军得知合围完成,簇拥着皇帝徐行.在距驻跸行营约二三里的高地上设黄幕幄,中设毡帐,称为看城.看城外围三里许,一律由侍卫亲军护卫,人并肩,马并耳.虞卒围成的围墙开出一个口,叫做放围处.这是给猎物设计的奔逃路口,放围处又建一层包围圈,由虎枪营卫士和满洲、蒙古的神射手预备刺射从围内逃出的野兽,而围内则不许射猎.
威弧猎鹿图合围完成后,皇帝从御营乘马来到看城,开始第一天的围猎.先在看城小憩,再身佩弓箭奔赴围场,所有扈从大臣、侍卫和亲随射生手、虎枪手护拥着皇帝,由中道至抵中军.一路观察围内形势,指挥行围的疾徐进止,发布口令.在二三十里围场内,皇帝射飞逐走,驰骋自如,令藩部、蒙古王公瞻仰称颂.围中若发现有熊虎猛兽,亲军立即报告.皇帝先命虎枪官兵掩杀,有时亲自手执火枪或张弓射击.亲猎一阵后,皇帝在看城驻马观看诸王和禁卫军猎手们驰逐群兽.有时场内猎物太多,皇帝会下令围开一面,放逸一些.一日行围结束,皇帝回大营驻跸.总计一次大规模的行围,要持续20日.
哨鹿是一种诱猎形式,也是清帝十分喜爱的一项狩猎活动,在围猎期间穿插进行.皇帝带领近侍卫士在黎明前出营,侍卫头戴鹿角,埋伏在林壑中,用哨声模仿鹿鸣,引诱雄鹿,然后捕杀.哨鹿时,侍卫们分成三队,分布在御营外二到十里的地方,皇帝由侍卫十余人护从,在中间一带哨鹿.树林中,不时传来模仿鹿鸣的木角声,皇帝和侍卫们顺着雄鹿的应和声渐渐接近猎物.手持火枪的皇帝,不会轻易放过亲手射猎的机会.清晨的林中会突然传来一声火枪响,这就是皇帝命中了一只雄鹿.
演武和阅兵
清代禁卫诸军在轮流上岗值守的余暇,在各自的练兵场操练武艺.练兵场称为教场,各旗的教场分布在各旗的驻防地.例如上三旗侍卫的教场,镶黄旗在皇城东北隅,正黄旗在闻华寺后,正白旗在南池子.
皇帝经常在宫中和御苑校射侍卫,殿试武进士的仪式也常同时举行.皇宫景运门外的箭亭和西苑紫光阁就是经常举行校尉的地方.自诩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在清帝中最擅长射艺,平日勤练不辍,有时引见完武官后,就在宫门外校射.校射时,以三发为一番,以三番为一次校射成绩.乾隆皇帝常能九发九中.大臣钱汝诚大为赞叹后,为皇帝作了一篇《圣射记》.
清帝在紫光阁阅试武进士时,先命皇子演练骑射,以示朝廷对武艺的尊崇.
每年春秋两季,八旗将士在德胜门外十里的仰山洼村集中操演武艺;同样在春秋演试火器炮石,地点在卢沟桥.
清帝的阅兵仪式,制度规定为三年举行一次.大阅时,皇帝身穿戎服、披甲胄,所有侍从的大臣、卫士均一身甲胄.皇帝的驾前是前引大臣,驾后是后扈大臣、豹尾班,随后是御前大臣、御前侍卫,黄龙大纛之后是上三旗侍卫亲军.阅兵场建有一座帐殿,皇帝驾临帐殿后,豹尾班按翼排列左右,将黄龙大纛树立在御殿旁,上三旗侍卫亲军按翼环卫在皇帝四周.
大阅的举行地点有两处,一处在南苑,一处在德胜门外.大阅举行时,禁卫军各营除步军营外都上场操演阵法.步军营负责卫护帐殿.在帐殿外派兵400人四面巡逻,在八旗大营之前派500人备控惊马、禁约声息.
南苑大阅兵较德胜门外亲阅八旗演阵,规模更大.南苑阅兵注重场面的宏大和队列的整齐.届时,前锋营作为首队,共有八队,每队宽六丈,其左右是护军营兵,也列为八队,每队宽七十五丈七尺五寸.护军的左翼为健锐营官兵,右翼为火器营官兵.在枪炮连环响后,各队随着首队进止.健锐营与火器营兵马交冲.
在德胜门外阅兵操演中,火器营居于突出地位.汉军火器营左翼四旗从东上场,右翼四旗从西上场.每旗持鹿角卫士20人,卫士88人,引旗卫士4人,长枪手20人.鹿角卫士旁列10门炮,100支鸟枪,100面藤牌,设炮兵30人,御炮车兵100人,10面纛,执纛卫士30人,20面小旗,负旗将士20人,20面红旗,负旗卫士20人.还有麾旗2面、鸣金兵10名、吹海螺兵5名.满洲火器营左翼四旗在汉军左侧,右翼四旗在汉军右侧.每旗由1位副都统、3位参领、10位散秩骁骑校统领.每翼由2名都统指挥.
演练开始,麾旗兵扬旗,鼓声大作,鹿角兵前进,分队侍立.藤牌兵在场中跃舞,作斩杀敌人状,有分有合,演练三轮后退下.鼓声响起,号令前进,鸟枪兵列队而进.枪声齐发--发枪不一致的士兵将被治罪.麾旗一落,金声初起,枪声即止.然后擂鼓声隆隆,执麾旗者再次扬旗,鸟枪队再作一番演练.如此九上九下,连环演示枪法.满洲前锋、护军乘马从两翼驰出,彼此奔驰,三军将士作冲围状,盘旋数次.枪止之后,鸣金声响起,八旗骁骑兵冲阵而出,海螺画角齐鸣,传宣官呼喊三次收兵.军士们顿首欢呼,向皇帝叩礼而退.兵部官员报告皇帝阅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