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铸才中学2014年地理试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4 00:50:27
铸才中学2014年地理试卷
地理中考模拟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9
页,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


50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北京时间
2013

11

7

12

14
分,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
Soyuz-FG
在科努尔发
射场成功发射起飞,搭载着三名宇航员和
2014
年索契冬奥会火炬飞向国际空间站,这是奥
运火炬首次进入太空,创造了人类传递奥运火炬的历史.

1
、索契冬奥会火炬升空时,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
( )
A

B

C B

D

A
C

A

B D

C

D
2

“索契”所处的半球是(



A
、东半球

南半球
B
、东半球

北半球

C
、西半球

南半球
D
、西半球

北半球

3
、本次索契冬奥会的火炬除了升空这一壮举,还潜入了世界
最深的淡水湖底,该湖泊的名称是
( )
A
、苏必利尔湖
B
、里海
C
、贝加尔湖
D
、青海湖



4
、第
22
届冬奥会于
2014

2

7

20

14
分,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正式开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开幕仪式.家在泰安的小明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2

8
日凌晨
00:14
,请分析,造成两个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及北京与索契时差情况的描
述正确的是
( 0
A
、地球自转,索契比北京早
4
小时
B
、地球公转,北京比索契早
4
小时

C
、地球自转,北京比索契早
4
小时
D
、地球公转,索契比北京早
4
小时

5.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区的地形图,在开发本地的过程中,不合理的
....
做法是
( )
A

拟修建一座水库,水坝位置应选在
a

b
两地中的
b


B
、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都必须搬迁

C

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在线路④

D

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两条引水线⑥更合理



2013
年,习近平
4
次出访,行程约
10
万公里,足迹
遍及亚非拉及欧洲、


北美各大洲.
会见
300
多位外国政要,
接待
60
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领导人的外
交日程,
浓缩着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的历程.政治高层交
往,经济贸易合作,文化交流对话,民间公共外交„„一
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纽带,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
、下图是习主席出访大洲的简图,关于大洲名称及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2014年中考冲刺综合复习指导
北京地区试题广东地区试题江苏地区试题








A
、甲——欧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大洲

B
、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

C
、丙——北美洲——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大洲

D
、丁——南美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3
为“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和“
A
区域气候资料统计(表
1


,据图表完成
7
题.


7

A
区域的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全年温和湿润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
、全年炎热干燥
D
、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3

10
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
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8
、下列关于印度尼西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B
、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国”

C
、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D
、河流长且航运价值大

读下图,完成
9

10
题.











9


、两国地理位置的相同点是


( )
A
、位于北半球
B
、东临大西洋
C
、跨寒、温、热三带
D
、海陆兼备






10
、下列关于日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

B
.日本领土由四大岛组成,九州岛是最大的岛屿

C
.日本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面积的
3/4
D
.日本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对外贸易发达

11
、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影响因素关联正确的是
( )
A.
青藏高原盛夏寒——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
.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C
.华北平原春干旱——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D.
天涯海角隆冬暖——与海陆位置的影响有关

北京时间
2014

1

2

19

30
分,我国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

“南极光”
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配合下,
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籍
“绍卡利斯基院士”
号客船上的
52
名乘客.

12
、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科考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陆

B
、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

C
、大陆全部为冰雪覆盖,气候酷寒

D
、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中国南极泰山站

继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2014

2

8
日上午
11
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东经
76°58′,南纬
73°51′)


正式建成开站.


13
、下列关于中国南极四个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泰山站在长城站的西北方向

B
、一年中,昆仑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泰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
、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南方向

D
、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2014

1

27
日是中法建交
50
周年,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双方将举行
300
多次纪
念活动,涉及
30
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中法关系的全面性和高水平.

14
、下列关于法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法国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B
、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占全国的
4

5
C
、法国大西洋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

D
、法国西部濒临地中海






这是世界上惟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保留了不少古老的动物,
被称为“骑在羊背上”
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据此回答下题.

15
、关于该国家农牧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农场规模较小
B
、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

C
、农场耗用劳动力较多
D
、农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16
、关于图中山脉(图中粗实线表示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的山脉是大兴安岭

B
、乙图中的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

C
、丙图中的山脉既是省区分界线,也是高原和盆地的分界线

D
、丁图中的山脉被长江深切成峡谷,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17
、我国在同一时期,引进了世界上的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你认为
在下列哪一地区都可以找到它们的生长地区
( )
A
、大兴安岭
B
、天山山地
C
、横断山地区
D
、武夷山地区

18

小明想要实地了解我国主要的三种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
气候)的特征,他到哪一个省区做地理考察较佳?
( )
A
、河南省
B
、山西省

C
、甘肃省
D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

19
、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大物博,
耕地面积广

B
、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分布均匀

C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修水库

D


、南北方水土资源
不匹配

20
、读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图
9

,京沪高速铁路

穿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
A.


京、冀、豫、
鲁、皖、苏、沪

B.
京、冀、津、鲁、鄂、苏、沪
[
来源
:k.Com]

C.
京、津、冀、鲁、皖、苏、沪

D.
京、冀、鲁、皖、赣、苏、沪

21
、长江沿江地带已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其中位于长江中游的钢铁工业基地


( )
A
、重庆钢铁工业基地
B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B

C
、武汉钢铁工业基地
D
、马鞍山钢铁工业基

22
、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人口稠密
B
、距离港澳台较近
C
、地形平坦
D
、矿产资源丰富

下面是我国甲、乙两工业基地图(比例尺不同)
,据此回答
23

24
题.












23
、下列关于甲、乙两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
...
的是
( )
A
、两工业基地的河流均属外流河

B
、当乙工业基地进入雨季时,甲工业基地正值伏旱

C
、甲、乙两工业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冬小麦

D
、两工业基地居民的食用肉、奶、蛋等产品主要来自农耕区畜牧业

24
、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
①两地都具有沿海、沿铁路的便利交通

②两地的能源都十分丰富

③两地加工制造业都靠近原料产地

④两地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

⑤两地均位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2014

2

18
日下午,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
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
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顺势而为,
齐心协力,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
造福两岸民众,
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25
、读沿北回归线附近的“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
处是台湾海峡
B

B
地是台湾山脉,
东西走向
C

C
处为太平洋
D

D
处为
“侨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