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古代商人是如何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5 03:45:07
中国古代商人是如何发展
两个方面:
政治上:重农轻商便于统治,百姓固定,商人到处跑,不好管
文化:儒家轻商,儒家的祖师爷孔子如此,以后越来越厉害,到了宋朝作词都被瞧不起.
古代商人地位低
1.赋税: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从秦朝直至清朝,无不强调以农为本,这其中确有传统和关于百姓温饱甚至王朝稳定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统治的方便性和赋税!封建王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税、赋、役三重的责任,帝王通过大小官吏收取全国土地的地租为税,收取人头税为赋支派民众出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河、建陵甚至戍边)为役.而无论这其中哪一项都有先决条件,即人员的相对驻地的固定性和民众的顺良.人员固定,税赋方便收取,劳役便于支派,所以有户籍制、保甲制等等,限制人员流动.特别是在盛世,人口急剧增长人头税成为很重要的国家收入组成,就更强调人员的相对稳定.商人的特性是随利而走,当然不会受统治者欢迎.
民众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其劳动的特质决定了,他们相对的稳定性和极强的灾难承受力(品行温良),相反商人的逐利本性和冒险精神是难以为人长期盘剥的!故被统治集团长期打压,地位低下.
2.经济思想的长期落后:古人只看到商人在流通领域高卖低买,赚取中间差价,便认为其奸黠狡诈,不事生产而徒分其利!认为商业本身不创造价值(甚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有此一说),反害农桑,故有重农抑商一说
这也造成了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
3.社会心理的影响:因为以上两点,在统治阶级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刻意描述和诱导下,商人在社会大众心理中的职业地位日渐沉沦,少数行业败类的恶行被无限夸大甚至放大为整个职业群体的群像,同时,在封建社会商人本身的话语权有限难以为本阶层正名,加之国人久已有之的仇富传统,更使商人阶层整体难以摆脱地位低下的境地.
4.儒家思想的毒害! 汉以前并不是这样的. 象吕不韦就是大商人出身.孔子的学生子贡好像也是.
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商业网已经形成.《管子》的说法是,“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 (《管子·轻重甲》)即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市场越大,则大商人的资产越多.管仲为齐桓公作首相,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家粮库,用国家商业挤压私人商业,形成一种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垄断和竞争相结合、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使齐国经济发展,国库充实,能够成为春秋五霸.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商人有,前越国大臣、后下海经商的范蠡,被后人称为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用12头牛犒劳秦军、通报军情的郑国商人弦高(《史记·秦本纪》);赵国阳翟富商吕不韦.(《史记·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秦统一六国后,随即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建立宽达25丈的驰道和直道,修建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为全国范围的物资运输和交换奠定了制度和物质基础.当然,秦始皇“尚农除末”,商业不发达.但是,汉高祖平定天下后,秦奠定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和物质基础得到了有效利用,市场迅速发展起来.汉朝吸取秦的教训,轻敛薄赋,只收6.67%的农业税,客观上只能支撑一个宰相坐牛车的小政府.在对待商业的态度上,汉初崇尚黄老哲学,放任无为,不抑兼并,相当于现今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结果,市场活动强烈,土地迅速集中到少数大地主手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大地主避税能力强,国家税收进一步减少,迫使晁错提出“纳粟拜爵”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大地主们都有了爵位,但国家粮库又空了,边境又告急,不得已,只好征收6%的财产税.如果富人们隐瞒税收,一经告发,则财产一半给告发者,另一半收归国库.一时间,“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害”.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经历.从西汉初期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一转到西汉中期的杀商政策,统治者懂得了,商人具有积聚社会财富的强大力量,必须“重农抑商”,才能平衡商人和农民的利益.从此,历届政府都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