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喜欢明史的进司礼监的批红权和内阁的票拟权具体怎么讲?都分管些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0 10:12:50
喜欢明史的进
司礼监的批红权和内阁的票拟权具体怎么讲?
都分管些什么?
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明自英宗后,凡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准,称票拟,亦称票旨、条旨或调旨.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在君主专制体制下,掌握代替皇帝起草批示的职权,其重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所谓“代言之司”,所代表的乃是具有绝对权威的“皇言”.“各衙门章奏留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但是,内阁的“票拟”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御批,也就是批红(当时叫做“批朱”).内阁权力的有无及大小,内阁实际地位的高低,也主要表现在所拟“票拟”被采纳的程度上.
明朝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亦称“批朱”.明代往往由宦官代行.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墨,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初时规定,批红须遵内阁票拟字样,只是字迹有偶误者,方得改正.
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明朝人往往认为宦官势力由此而攫取了宰相之权.“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批红”就其权力性质而言,属于最高决策权,是实现皇权的一种方式.故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代行皇权,而不是攫取了相权.由此可见明代皇帝授权司礼监代行“批红”,与其说是要太监代为处理国政,还不如说是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至武宗时刘瑾、熹宗时魏忠贤,大权独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