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谁知道不结盟是中国永远的国策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2 06:09:12
谁知道不结盟是中国永远的国策吗?
中国人有句老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言下之意,没有桩就树不起篱笆,没有人帮衬你就成不了好汉.中国有五千年的国家生存智慧,历史经验无比丰富.想想中国曾经的战国时代,秦国经历漫长的国家奋斗史后,无疑已成为战国后期首屈一指的强国,但即使是那样,秦国要想凭一国之力攻灭诸侯统一全国,那也只是敢想而不敢干的事.但最终扫清六合,天下共秦,秦国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不能不提两个人,一个叫苏秦,一个叫张仪.这两个人,主张一致,但主张的名称不同,一个叫合纵,一个叫连横.按今天的话说,这两个词都一个意思,叫“结盟”.据说苏秦曾挂了六国相印,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六国结盟,同力抗秦.如果他成功了,秦国自然就被灭了,但事实是秦灭了六国,也就是说,张仪的主张胜利了.秦相张仪不断地游说当时的强国与秦国结盟,攻击其他诸侯,通过这种加强自身结盟,不断分化敌国的策略,秦国最终对其他诸侯国各个击破,从而最终统一了国家.可见,即使强大如秦,如果没有结盟外交,它也是无法实现它的国家战略的.
国与国之间的结盟,有几种类型:一种是经济结盟,国家之间在经济政策上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一种是政治结盟,国家之间在外交方面相互支持,实现共同的外交目标;一种军事结盟,国家之间承担相应的防务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援,共同面对军事威胁;还有一种是包括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全面结盟关系,也是最紧密的一种结盟关系.
建国以来,中国曾经因为形势需要,成为一个结盟国家,也曾经因应国际形势变化,转而奉行不结盟的国家战略.那么现在,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是否要重新审视国家的不结盟政策?我们一直在说,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但形势是在变化的,我们是否要坚持把不结盟政策作为中国永远的国策呢?
我们曾经因为结盟,使国家有了相对的和平保障,有了相对的发展空间,但也因结盟而留下许多痛苦的记忆;我们后来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使国家获得腾挪的空间,得到了与各国友好共处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不如果以此来说明,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中国的千金良药,那显然是僵化思维,有失偏颇.
中国的不结盟不结盟政策成形于20世纪7、80年代.主要原则就是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这可能是鉴于建国初期与苏联结盟后,因盟友之间的内部纠纷以及主权受到过威胁的痛苦经历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是由于中国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际形势已趋于缓和,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发展经济,国际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对国际大势和国内发展需要等各种因素的客观分析,中国认为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确立不结盟的国策,一是可减少国家之间的摩擦,可以减少国际上的敌人,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二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减少战争威胁,三是有利于维护我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免受他国控制,维护我国主权完整,此外,不结盟有利于中国广交国际朋友,从而不断地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奉行的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国策,我们的国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为国家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毋庸置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实力迅速增强,今日中国俨然已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重要国家.
经济发展了,国力强盛了,国家地位提高了,国家角色也开始转换了.中国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国际的关注,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义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频繁了,中国再想独善其身独自谋发展也不大可能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初,因为新生政权在国际上的孤立,中国选择与当时的世界大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结盟,从而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国家得到了发展的空间.尔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中国及时调整策略,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从而解脱了自身的束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国也充分抓住机遇,从而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神话”.时至今日,当我们收起曾专注于经济发展的目光,反观世界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时,我们诧异甚至有些震惊地发现,世界不同了,那些曾经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穷朋友”们不见了,那些曾经的“列强”又在用冷峻的目光逼视着我们,国家的战略环境正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及其“盟友”和“准盟友”们的强烈挤压,其强度和烈度远超历史上任何时期.当我们的经济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当我们的领土主权,尤其是海权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总是发现,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人,而我们身后,却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上世纪中叶那个孤立的境地.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没有盟友.可能有无盟友涉及到国家的结盟与否的国策问题,我们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当我们面对一群人的打压时,即使从力量对比来看,如果我们没有盟友这显然也不是什么好事.反观美国,这个国家之所以发展到如此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靠结盟,靠朋友的帮扶才有了今天的国际地位的.从军事上来看,美国除了国内战争和独立战争外,似乎它参与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以“打群架”的方式进行的,虽然有很多次都是它挑头,但每次它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纠集力量进行的,而从不跟人单打独斗,以确保力量的优势和胜利的概率.仅此一点,其谋略之高明,战术之精妙,就非其他大国可以匹敌,这也可能是美国力量独步天下的奥秘所在.
现在一谈到中国的结盟问题,就有几种反对的观点:
有人认为由于社会制度的问题,很多大国强国对中国有偏见,因而很难与之结盟.而其他一些国家又太穷或没国际地位,只能做做朋友,做盟友的话对中国反而是一种拖累,关键时候又派不上用场.
还有人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而且是着力发展经济的阶段,所以在国际上不好站在那边而得罪人,最好的就是保持中立地位,虽然仍然有不怀好意的国家攻击我国,但总是找不到名正言顺的接口,这就是保持中立的好处,现在那些大国我们还是惹不起的.先忍气吞声发展经济,等国富民强了再决定一切.
对于第一种观点,我觉得要把问题分开来看.就是结盟是一个层面,而与谁结盟是另一个层面.
英国上世纪外相哈默斯顿
说,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当然,强国与强国之间,只能有短暂的合作(比如要面对共同的挑战),全面结盟的可能性很小,就像俄美或者中美之间,结成长久盟友的可能性基本没有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划分问题,还牵涉到谁做盟主的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但那些稍小稍弱些的国家是绝不可轻视的,在关键时刻,它们的支持是同样宝贵的.对于第二种观点,甚至有的专家说,如果中俄结盟,从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规模来看,中国必将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这种观点其实十分幼稚,无疑还是囿于冷战思维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试想中国现在与那些经济发达国家进行的经济往来,那些国家有几个不是北约成员国?军事结盟不过是个军事互助的协定,并不是说就此与别国就成为了敌国,经济外交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有过类似经济或者政治结盟性质的交往,但现在对于来说中国比较重要的,是与一些面临共同压力和军事威胁的国家发展军事互助关系,尤其是与亚洲周边国家.现在之所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一个幅原如此辽阔,经济规模如此之大,军事力量发展又如此迅速的国家,没有给别国一个安全的承诺,别人不知道你究竟会怎么想,将来会怎么做!试想,如果中国能够对周边国家做出一个军事安全方面的承诺,签订一些条约,在周边小国面临域外强敌的军事威胁时,承诺给予其安全保障,在必要时给予军事援助,维护和平和正义.这不仅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且还能因为这些行动规范,使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军事发展的目标.久而久之,中国不仅会具有成为本地区的领导者的威望,还会让更多的国家感到中国是他们可靠的朋友,是和平和正义的捍卫者.这就像美国再强大也没有“美国威胁论”一样,中国威胁论会逐渐消亡.
当然,形成以中国为主的防务联盟或者其他结盟形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它是中国必须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建设以中国为“盟主”的结盟机制,历史会证明,结盟不会成为中国前进的桎梏,相反,它会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