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如果众生本性皆同,皆是佛性.那么为何会有智力,忠诚不同这些差别?这些差别属于什么范畴?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1 12:07:33
如果众生本性皆同,皆是佛性.那么为何会有智力,忠诚不同这些差别?这些差别属于什么范畴?
本性皆同是悟道后的智慧,在未悟之前,我们还执着与外相,不能了然自性.
因执于外相,不能清净,所以所现所感皆是被妄想执着扭曲了的形象,自然会有贤愚、好坏、高下、得失、荣辱、苦乐、毁誉等.
这些差别属于世俗范畴.
再问: 谢谢,那么请问比如:关老爷的"忠义"是否也不是他的本性?就连他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忠?可以这么说吗?
再答: 本性是圆融统一的,不存在对立,也是心经中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那是在究竟的立场上说的。 在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之前,我们还处于世俗中,就要以世俗的标准来判定,就如同我们不能用中国的法律在美国审判的道理相类似。 所谓“忠义”是在某个人或某一群人来讲的,对于另外的人或一群人来说,就不一定是忠义。在世俗来讲,一切事物都有利有弊,欧盟轰炸利比亚,对卡扎菲与反对派来说,其忠义就完全不同,更不要说放在本性上去讲了。哪里会有绝对的忠呢!!
再问: 恩,绝对否就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如果不存在绝对,那么母亲对我们的爱呢,我们人之间的情谊呢,或者菩萨的慈悲?没有永恒的爱,忠,慈悲,是否意味着这一切都会改变?..
再答: 世俗的爱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母子之间的爱也会有改变的情况,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是讲我们这一世的情况。 如果在连续的生命过程中,到下一世,我们不再认识上一世的母亲,这个时候就真正是怨亲不定了,哪里还会有永恒的爱呢? 这些爱是建立在我喜欢、我愿意、我熟悉的基础上,还是有执着于我的原因的,母亲爱自己的儿子,却不会平等的爱别人的儿子,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慈悲是什么呢,慈是予人以乐,悲是拔人之苦;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是因为我认识你,才去这样做,而是建立在了解一切众生(无论这个众生是谁)处于苦中而不自觉,生起一种将这一切众生都安置于无苦乐境中的愿望,不会因为环境与人而有变化! 另外,对于菩萨而言,并无慈悲与救度存在,这些只是一些名相上的东西,为了让我们了解而作的方便,因为我们认为文字或名字就是某一种东西,实际上是不对的,就象我们说桌子,却并不是桌子一样,这些说法有些难以从言语上来讲说,这也是空性难以理解一样,因为那是远离一切名相的东西,以我目前的水平也只能讲到这个程度了!阿弥陀佛!
再问: 非常感谢!不知能否记下您的QQ号 希望空闲时能和您常谈;
再答: 4476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