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一篇论文,题目为“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思考”。要求,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自己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7 00:39:30
求一篇论文,题目为“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思考”。要求,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自己写的
1泵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包含着两重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2泵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2)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即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只有特殊性、个性而没有普遍性、共性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特定情况下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3泵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泵盾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1)共性与个性问题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钥匙。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诸问题的一条主线。
(2)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才能依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
(3)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又是正确理解和认识辩证运动的钥匙,人的认识过程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它是共性与个性矛盾的展开,不理解这一原理,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5泵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根据。理论是从具体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普遍性的东西,具有共性,而具体实践相对来说表现为个性、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理的哲学基础。
(2)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原理又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我们党所倡导的“群众路线”、“典型分析”等一系列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贯彻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五)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矛盾的观念在中国很早就产生了。
《易经》以阴阳的变化来解释世界,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把阴阳的矛盾看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关于阴阳、有无、大小、强弱、正反、攻守、静躁、生死、兴废、治乱等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概念。
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中华民族对矛盾观念的理解达到很高的水平。王安石认为,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朱熹认为,万物“无独必有对”,“万物皆有两端”,而且“独中又自有对”。
其他如“反者道之动”、“相反相成”、“一物两体”、“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都是中国传统哲学对矛盾观念极其深刻的理解和表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念表明,对立统一或矛盾观念是对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运动的反映,不是任何人可以主观臆造的,同时也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进行辩证思维的民族,这一辩证思维传统将促进
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