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期中测试c卷所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6 17:51:00
期中测试c卷
所有
一位卖烤白薯的老人,伫立在抖峭的北风中——没有一片挡风的棚,也没有一片瓦檐.
  大自然的风霜,在他的脸上,犁满了深深的沟;两只手,被炭火熏成橡树皮的颜色;粗长白眉的眼睛里,流动着朦胧的黄浊.
  但那和善的招人的微笑,还是充满了生气,一点也没有衰老.
  简陋的泥糊的铁筒,烤得松软喷香的白薯,给冬天的大地,增添了温暖的气息.
  他伫立在风中,没有丝毫冷的样子,他吆喝着:“热乎的烤白薯啊!”
  又一次,孩子问我:“那老爷爷卖的是什么?”我说:“是温暖!”
  在冬天,在雪花的飘落中,这老人的和善的微笑,这憨厚的吆喝声,有时在我梦中出现.
  2、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这是一位( )的老人.
  3、文中说“他伫立在风中,没有丝毫冷的样子”,老人真的不冷吗?他为什么“没有丝毫冷的样子”的样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说:‘昰温暖’这里的温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冬天,在雪花的飘落中,这老人的和善的微笑,这憨厚的吆喝声,有时在我梦中出现."在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这位老人,你想到了身边的一些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共同的特点(品质是:_______________.
  问题补充:请先做3.4.5.小题.谢谢!1
  提问者: ab32123 - 一级答复 共 2 条
  由买烤白薯的老人你会联想到身边的其他人
  如(警察)(解放军)(消防员) 他们的共同特点 (品质)是(舍己为人 )
  回答者: 伊能聪聪 - 二级 2008-4-21 21:14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2、短文中引用了诗句,请写出其中的一句:
  有关柳树的诗句很多,请你再写一句(不是短文中的):
  3、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这是疑问句.( )
  ②“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这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
  ③柳树木质轻柔,色泽翠绿.( )
  4、柳树用途很广,请简要列举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
  ① ②
  ③ ④
  积累运用(30%)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dù jì shuǐ zhài nà hǎn dǐ yù wán bì guī zhào
  ( ) ( ) ( ) ( ) ( )
  chéng fá pái huái tuī cí yǔn nuò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6分)
  万人( )巷 朝夕相( ) ( )羊补牢 济济一( )( )眉之急 门( )若市
  ( )影不离 千钧一( )守株( )兔 一见如( ) 心( )如焚 揠苗( )长
  1、形容人特别多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源于寓言故事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情况险急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情谊深厚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10分)
  1、《七步诗》中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长歌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告诫和激励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题目《 ______________》,作者为 __代_ ____.
  4、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5、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下联是: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 .
  四、综合改错.(4分)
  一阵微风吹来,碧绿的池水泛起阵阵波涛,使人心旷神怡.池边的花坛里胜开着牡丹,月季,芍药.它们虽然开得那么热烈,但一朵比一朵美丽,还不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扑来.这水池,这花坛,还有远处的假山、凉亭、树木,一幅美丽的图画.
  阅读部分(30%)
  短文阅读.
  (一)10分
  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了望,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
  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孤独( ) 悠然( ) 嗜好( ) 了望( ) 安稳( ) 或许( )
  2、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短文中第一处“悠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悠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一大乐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短文中的“不足”是指____ _ .1分
  6、“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__________句,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二) 乌龟 (20分)
  在我生日的那天,姑妈送我一只乌龟.我把乌龟养在水缸里,仔细观察了它的外形.(1)它有灰绿色的皮肤,头颈上黄色的花纹非常xǐng mù ( ).深褐色的龟壳被几条细细的纹路分割成一块块有规则的六角形,而每个六角形的内部又有一圈圈排列着的更小的六角形.(2)我想这也许同树木一样,树有年轮,而乌龟也同样用这一圈圈的纹路来暗示它的年纪吧.
  一天,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乌龟四脚朝天向上放着,想看它是如何翻身的.只见它紧缩的脑袋_________了出来,同时那双小眼睛______个不停.等到它的脖子_____到一定长度以后,突然它的头颈往旁边一_______,然后用力往地上一_______,“叭”的一声,乌龟______过身来了.我不禁为它的jīng cǎi ( )表演而叫绝.(翻、伸、眨、侧、露、顶) 俗话说 千年王八 万年龟 乌龟的生命力是惊人的 一次,我为了复习迎考一连一个多月没有喂它,( )乌龟仍然很好地活着,(3)只是背上隐约地看见那嶙峋的瘦骨.
  又有史料记载,古时候有一起冤案,当事人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刻在乌龟的壳上,两千年后,人们抓到了乌龟,终于使事情zhēng xiàng dà bái ( ).
  1、在文中拼音后面的括号里面写出正确的词语.3分
  2、从第二自然段后面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该段的横线上.3分
  3、在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
  4、给第三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5、查“载”时,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当“载”读zǎi时可组成词语_________,读zài时可组成词语_______ __ __.2分
  6、“看到乌龟的表演,我不停地赞叹.”画线部分的意思可用成语__________ 来表示;“两千年后,人们终于使事情搞清楚了”画线部分的意思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来表示.3分
  7、 文中加“_______”线的句子属于下面的哪种描写,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分
  实在事物: 联想:
  8、 按要求改写句子.1分
  (1)乌龟也同样用这一圈圈的纹路来暗示它的年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龟的生命力是惊人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了乌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分
  作文部分(40%)
  作文.(30分)
  题目:假如我有一根金手指
  假如你有一根无所不能的金手指,你会……请你展开想象,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