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问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0 18:04:40
求问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台湾作家李敖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据研究资料显示,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去反应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
  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显.
  因为儿童早期是智力启蒙的最佳机会,而智力发育需要获得不断的信息刺激.电视是被动的、生活化的活动,孩子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一些东西,但和阅读相比,它对儿童的智力刺激作用很小,所以智力启蒙效果也很小.用电视启蒙而不注意阅读启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习惯的问题.孩子从小长时间地在电视前呆着,容易形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的状态;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有困难,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惰性会迁移到学习上,使他对学习这种需要主动意识和意志努力的活动望而却步.
少看电视的行动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做起,实现起来则容易得多.而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家长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纵容他无度地看电视,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制造一个大麻烦.
  我家的电视机也天天打开,看的时间却不长.一般情况下是晚饭前后看,饭后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电视就关了.这件事做得并不严格,比较随意,偶尔遇到很想看的电视,也会花不少时间去看,但不养成天天在电视前耗着的毛病.总的来说我家看电视时间比大多数人家少得多,人们谈论的热播电视剧我们大多数都没看过.圆圆从小受这种影响,很自然地形成了“电视不能无节制地看”这样一个观念,一般的节目她是不会去看的,除非是特别喜欢的.
  不少家长在孩子年幼时一般不计较孩子看多长时间电视,随意让孩子跟着老人从早到晚地看电视,甚至有的人嫌孩子打扰,就用电视机哄孩子.只是等到孩子上学后,有了作业和考试,才开始和电视争夺孩子.
  如果孩子在上学前习惯了“看电视”这个事,没有发展出其它兴趣,上学后突然被限制看电视,他会非常不适应.他的习惯突然被管制,他的享受突然间变成错误;他本来每天活得自由自在,大人突然要求他“自觉”、“努力”,可他无从去寻找这个东西,只好“不自觉”,“不努力”.无论他表面如何和家长顶牛,他内心其实是很为此痛苦的.
  我把这样的观点对一些家长讲了,不少人不以为然.
  一位家长说,我那个孩子,才不会为这个事痛苦呢.他总是找借口从他学习的屋子里跑出来,然后找借口在电视机前多呆几分钟,哪怕是几秒.比如来茶几上取一只苹果,削皮时那叫一个慢.好容易削完了,我让他回屋里吃,他就慢吞吞地站起来,倒退着回他的屋,就为了多看一眼电视.他哪里痛苦啊,多看一眼电视他乐死了.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收到一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她说有一次晚饭后她儿子又一直看电视不去写作业,她正要像老样子下命令时,脑子一下闪出我曾经对她说过的“欲擒故纵”.于是咽下要出口的话,把遥控器递到儿子手里,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妈妈不看了,你啥时不看了,就帮妈妈把电视关了.说完她离开客厅,回到卧室看书.她儿子那一瞬间有点吃惊,但马上很高兴地说好,接过遥控器——这以前可是妈妈不敢交给他的东西.当妈的刚进卧室时还有些担心,令她没想到的是不到五分钟,就听到儿子把电视关了.孩子还从卧室门探进头来,看到妈妈正捧着一本书在读,相信妈妈没生他的气,就调皮而愉快地说:妈,我写作业去了.这位朋友说,以前总是因为看电视的事批评抱怨孩子,没想到自己稍一改变方法,孩子就有相应变化.看来是自己以前用错了方法.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他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最糟糕的情况是,家长自己整天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从自己的书房里跑出来想看一会儿,却遭到训斥.理由是,我是大人了,工作一天很辛苦,并且现在不需要学习,可以晚上看电视;你是孩子,需要好好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所以不应该看电视.  这样的道理听起来没错,孩子也无法反驳,但这种说法造成的效果非常不好,你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电视是一项特权享受,我已经有资格享受了;你还没有资格,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获得这样的资格.
  这种感觉让孩子觉得他和大人不平等,他意识到了大人的强权,他也意识到了“学习”和“享乐”是对立的.他理性上知道应该去学习,可是天性中的享乐愿望又让他非常想看电视.这种矛盾让孩子不舒服,不舒服感如果经常刺激他,就会慢慢激化起他对看电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厌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家长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