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项羽刘邦成败原因的高中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3/29 00:31:19
求项羽刘邦成败原因的高中生作文.
项羽和刘邦作文素材2009-06-29 14:13项羽和刘邦作文素材
  话题1:“悔恨”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话题2:“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题乌江亭 杜牧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这位一代枭雄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鉴戒.杜诗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该“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三、四两句设想他当日如果能听取乌江字长忠告,重返江东,再整旗鼓,那么历史或许会改写.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但尤其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王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2005年全国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功与过孰大?忘记失败的无奈,铭记英雄的身影.
  “脸”,百姓的字典里,它释义为“面子”;英雄的视线中,它释义为“尊严”.
  项羽曾经雄姿英发,豪情万丈,而乌江边的霸王,经受了四面楚歌的困扰,就为这一张“脸”,痛别虞姬,江边自刎,遂成“鬼雄”.脸没了,身何益?对于真正的英雄,命不足惜脸足惜!(2005年高考江西卷以“脸”为话题.)脸与生命,尊严与生命的关系.赞同的是为了尊严可以放弃生命的英雄行为.
  ◆范文:我看项羽——读《鸿门宴》有感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论点)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分论点).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理智与情感的关系,项羽情感大于理智)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终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可以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应是不能知人善用,不听人言,不信任,猜忌,浪费人才.(对比手法)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怀念项羽:走进垓下
  (抓住此文的情感线索,在文中找出相应文字)
  我到达垓下的时候,正是黄昏.乘了五百多公里的车,浑身疲惫不堪,一下车,我还是急切地向垓下遗址走去.天突然刮起了大风,吹得人有些摇晃.终于,遗址已在眼前,我在安徽省人民政府立的写有“垓下遗址”四个大字的石碑前站住了,目光投向沉沉的暮色.身后,已是万家灯火.
  (环境暮色沉沉,万家灯火,在这种环境下看项羽更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垓下遗址”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旧属灵壁县).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与项羽在此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决战,这就是“垓下之战”,这场战役后被军事家们列为世界七大战役之一.战役期间,项羽屯兵的据点称霸王城.霸王城是一座土城,呈椭圆形,占地400多亩.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土墙轮廓依稀可见,护城河里虽然淤泥壅塞,但旧貌尤其清晰.垓下遗址上今天已遍是田园村庄,霸王城上的村庄就叫古城村.
  (注意月亮的作用,以景衬情,悲壮)月亮升起来了,周围有一圈光晕,今夜的月亮像时空深处一滴悬而未落的泪水.在垓下的月光里我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说起项羽,那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他从江东起兵后,身经大小七十余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天下为之震惊.想钜鹿之战,他和士兵只带三天口粮,烧毁营舍,破釜沉舟,那是何等的胆略与豪气!然而,他在垓下时已是雄狮犹困,汉军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啊,每一声战鼓,每一声呐喊,步步紧逼绝境中的英雄.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也似今夜的这般月色吗?当四面楚歌声起,项王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披衣而起,独饮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能说些什么呢,说再多安慰的话也不能改变现状.她能做的,只是表明自己和项羽不求同生只求同死的心迹,她抽出剑,剑光如雪,边舞边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英雄美人,一歌一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歌罢引颈而刎.这是绝世红颜生命的最后一刻,天地间涌动着一股悲壮凄艳的气氛.英雄泪,美人血,二者在风中洒落,混合,流淌,世间还有什么比此更令人断肠!
  那晚,垓下的月也同今夜一样像一滴泪水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霸王别姬,多少年来,京剧舞台上一直在慷慨悲凉地唱.霸王别姬,总是告别.人生就是不断地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故乡,告别心爱的人.最终,人也要同自己告别,这样就过完了一生.(由月这一意象联想到离别)
  项羽的垓下之诗更是抒尽了一个末路英雄心中的无奈和苍凉.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此诗“把人类看作是无常的天意支配下不安定的存在”(《中国诗史》,安徽文艺出版社).“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对命运对无望的前路悲壮而激烈的叩问.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举步就是深渊.这个末路英雄悲怆的绝唱总是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败了就败了吧,在天地间树立一个悲壮的坐标,好在历史从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是,败在刘邦这样的人手里让人总有些不服.刘邦何许人也,《史记》中说他“好酒及色”,一个经常赊酒喝得烂醉且好色的准无赖,才智与勇武皆不及项羽,起兵后屡战屡败.像勾践那样,他能忍辱负重,在项羽要烹杀其父是时还大叫要分一杯羹.当项羽要与他一决雌雄,他笑着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作家柏杨把项羽与刘邦比作壮士与苍蝇,这是很确切的.刘邦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当项羽撤出关中处于弱势时,他又抓住时机落井下石.一句话,刘邦具备了一个封建政治家的基本素质.相比之下,项羽在这方面则逊色得多.也许,上天安排这个人物出场就是让他成为一个惊心动魄的英雄,成为悲剧,而不是让他做一个帝王.(英雄和帝王的区别,项羽是英雄而不能称得上帝王帝王可以勾心斗角,可以耍弄阴谋权术,而项羽不会)
  皖北平原,沃野千里,一马平川.村庄与田园,在如水的月色里古朴、庄重,垓下遗址有一种江河日下的泱泱大美.
  月光如刃(化泪为剑).在垓下古战场漫步,不知不觉间你就走进那种悲凉的氛围里.护城河蜿蜒而去,里面长满了芦苇.遗址上多刺槐,尚末发青的枝条在月下看上去像箭矢,如乱戈.除了刺槐外,还有我喜欢的泡桐树——除了在童年时的家乡,我差不多已有十多年没有看过这种树了,我悲凉的心境竟有了一些温暖.再过些日子,这里就将遍是洁白的槐花,蓝幽幽的泡桐花,刀光散去,空气中已是浓浓的花香.
  垓下遗址并不像其他旅游景点那样火爆,那样游人如织,遗址基本处在未开发阶段,这反而更加自然、真实和悲壮,更加适合我的心境.我和村庄内的一个中年人聊了很久.他说在他小时候,这儿的土城墙还有一人多高.我问他平时这儿的游人多吗,他说不多,但常有,前些年还来过几批外国游客.垓下,一个悲壮的地点,当我站在这儿的时候,就有着江山微凉的心情.
  凌晨,一夜风吹,我起床的时候发现西天的月亮脆得像一张纸.古战场上,一位早起的农民正在专注地侍弄自己的麦田.
  项羽与刘邦
  (思考:对项羽和刘邦的评价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刘邦会最终夺得天下)
  项羽该当是真英雄的.
  自少时领兵八千从江东起事,到终了被兵围垓下自刎而亡,他不长的生命里无一片段不是酣畅淋漓地杀得痛快,就连最后走投无路的败亡,也留给了青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瑰丽与悲壮.昙花一现,只求开得尽兴便是.
  项羽是简单的,简单到眼里容不下半分不是.在这一点上,他倒是更像个孩子,黑白善恶太分明,不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就是这样,他竟对自己最大的敌人产生了愧疚之心,被二三言语捧得飘飘然失了头脑.他的败亡,该当是他自己注定的.不过正是这样,项羽留给我们印象才比刘邦更加鲜明吧.
  反观刘邦,此人绝非是真君子.先不论那几句虚实相伴的辩白之言,先不管那实是遮掩的“鲰生说我”,但就凭那几句“为之奈何”以及从君到公的称呼变更,就能把这只老奸巨滑的狐狸看清个一二.刘邦绝担不起真英雄之名,但却定然撑得起真枭雄的门脸.他听得进下属的进言,并能始终如一的贯彻下去,而非如项羽一般,反复无常,举棋不定.更可贵的是,刘邦精通随机应变之道.这令他不论是笼络人心还是临阵对敌都不会落了下风.他的兴盛,可说是他一路行来最终蜕变的结果.
  鸿门一宴,生生扭转了历史乾坤的天平,也非是没有前兆可言的.项羽与刘邦各自征伐天下的道路在鸿门宴上出现了拐点,也因这拐点有了汉朝绵延百年的兴盛不衰,有了乌江边上瑟瑟风中的千古绝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失败的英雄------项羽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与刘邦之争,刘邦虽然夺得天下,一统江山,项羽虽然四面楚歌、拔剑自刎、血染乌江,可我认为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一个有血有肉,具有大丈夫气概的活生生的男子汉.
  为天下社稷,项羽是人杰;为天下苍生,项羽不愧是英雄.
  项羽重情重义,光明磊落,宁可凛然就义也不苟且偷生.刘邦贪生怕死,多次置属下生命于不顾,乃狗熊行为.鸿门宴上,亚父的暗示他不是熟视无睹,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眼神,项庄就可刺刘邦于座.但是他没有,不是他不知道纵虎归山,后患无穷,而是他“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项羽重情重义,刘邦却利用项羽重情重义,两次出卖项羽.
  项羽是有人性的.他才气过人,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心直口快,豪爽仗义,见伤病士兵,心疼得热泪滚滚,将自己的饮食与之分享;为人恭敬,言语和气;强壮大汉的外表,却怀着一颗仁慈的妇人之心.可刘邦背信弃义,听说项羽要把父亲煮沸,他却坦然地说到:“我父即你父也,不要忘记给我留一碗羹”
  项羽是富有真情的.项羽虽地位显贵拥兵无数名震天下,却对自己的美人,包括对伴随着自己打天下的骏马也是如此的富有真情.在被围困垓下,遭受四面楚歌之时,帐篷里,孤灯下,项羽独自饮起酒来,涕泪齐下,悲壮气氛弥漫,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曲千古绝唱就这么诞生了,透过岁月的隧道,飘荡至今.
  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仍是英雄中的英雄.他虽然失去了江山和肉体,但却赢回了自己,虽死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