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读书为什么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0 10:30:18
读书为什么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现在我们对于知识的分类,以及对于各种思想和学术流派的划分,要比古人高明的多,科学化的多.我们现在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来者不拒.
  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是没有胆量提出的,偶尔会有也会遭到统治者的迫害,会遭到世俗眼光的不解.其实在古代就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就有过这种类似的想法.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篇记载:"恒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对凿而上,问恒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不过他的话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该把一切所谓的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而的见解就非常独到,主张[远离圣人]!历史是好的,可事物准是有两面性的,历史之所以难懂,是因为他不适合所有人明白,只能是有心的某个人或某个团体而已.
  从到共二十四部记传体史书,不如说是统治阶级炮制出来的历史书籍.越来越明白:历史本身是真实的,而在权利的庇护下,在时间的推移下,是会有水分的,是会变味的.所以要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上上之举.
  《老子》宏观说:包罗万象,顺其自然;微观说:修身养性,独善其身.一:读懂容易,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读懂什么,就是什么,天下人皆是;二:读通困难,须有人生阅历,文化功底,虚心研究方稍有所成,如学者,教授等;三:读活较难:须有人生阅历,文化功底,独善其身,潜心研究,心灵感应,如能成便得道.但可以读懂,读通,唯独不可读活.因为有语云:朝问道夕可死!真正到读活的那一天,他也许已不在人世,何谈天下出妙策?潜心学道的道士何尝不是在读活经典,可安天下乎?能于国家有利者,还是读通经典者.和其实大意一样,要讲的全面,细微,更容易接受,可以说是的第二代,更精确,系统的经典.所以现在要读经要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上上之举.
  所以说历史也好经典也好还得自己去读,而不能过分提倡,只有当历史自然的融入大众的洪流中,经典才会真正具有它应该有的地位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