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得出的结论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2:24:15
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分析,怎么得出原子核的电荷Q?

只能定性分析不能定量吧?说明原子核电荷为正电荷

(简答)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试验 中能得出金箔原子结构的那些结论

结果:大多数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结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卢瑟福从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为什么用金箔?如何获得粒子散射情况?为什么能得出核式结构?

1、因为金箔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做的很薄很薄,这也便于氦原子核穿透.2、用一束氦原子核轰击金箔,在金箔后面用仪器承接,这样便得到了粒子的散射情况.其中的仪器要在整个空间中移动,便于统计所有方向上粒子的

卢瑟福散射实验中是如何测量散射粒子的?

他是和他的学生一起完成这个实验一个人记录,一个人数数数的就是荧光屏上闪光的次数两个人隔一段时间轮换一次

阿法粒子散射实验的问题

理解的问题!知道他的组成但不一定知道他的结构啊!散射说明的是结构问题不是组成问题

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孙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

阿尔法粒子冲击金箔的实验

1说明原子大部分是空的2说明原子有小部分带电3说明存在带正电的很重的东西,也就是原子核.否则无法反弹.该实验正是断定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

卢瑟福据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理由是什么

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分析(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是中空的球体(2)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偏转,偏转角超过90°——说明原子核带正电(3)有的α粒子甚至被弹回——说

著名的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

著名的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是()卢瑟福据此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理由3、卢瑟福结合实验结果和计算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solarsystermmodel),

卢瑟福在做完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后有一句描述这个实验神奇的名言(用枪神马的),是啥啊

这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好像你用一颗15英寸大炮去轰击一张纸而你竟被反弹回的炮弹击中一样.

卢瑟福散射实验的问题问个大概很蠢的问题哦,在卢瑟福的那个散射实验里面,有极少数的‘阿尔法’粒子偏转为什么不会是因为被金箔

因为电子只是‘阿尔法’粒子的约两千分之一大小而已.大大的‘阿尔法’粒子是不可能被小小的电子弹回来的

快回答 著名的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是( )卢瑟福据此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理由是( )

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分析(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是中空的球体(2)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偏转,偏转角超过90°——说明原子核带正电(3)有的α粒子甚至被弹回——说

电解水实验得出的结论?

A水中氢、氧的质量比是1:8,原子数目之比才是1:2.楼下才是错的,还好我负责任,在跑来看一下我回答过的问题.楼下说的2是一定错的,貌似4个答案里都有2哦?你不看清楚题目就乱批评别人的答案,做学问最忌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分别是什么?从中他概括出的结论有哪些?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粒子.根据这种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他的质量,原来他就是H原子核焦作质子用P表示m=1.6726231*10^-27直到了质子是原子核的一部分核式模型

简述 粒子散射实验.粒子大角散射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在原子的内部有一个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实心,也就是验证了原子的太阳系式模型是正确的.要想理解这一点,请假想以下实验:有一个黑箱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有人猜是装满的棉花,有人猜箱子的绝大部分

原子结构:α粒子散射实验

acd.需要详解吗?再问:要解释。再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α粒子相对金的原子核质量小得多,撞上后会弹回,所以d正确。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α粒子在经过原子核附近时,收到原子核正电的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综合这个实验和葡萄干面包模型,是怎么得出原子核的质量大,体力小的?

因为绝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所以说原子核体积很小.又因为极少数a粒子发生了很大角度的偏转,根据碰撞时动量守恒,只有碰到质量大的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

阿尔法粒子散射的模拟实验c语言程序

#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main(){intgraphdrv=VGA;intgraphmode=VGAHI;inti;floatk=0.75,dt=0.0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