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给我们创造了什么意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04:33:45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中对月色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高洁、磊落、豁达、积极乐观的情怀.2记承天寺夜游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原因: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美好的月夜中寻找美景寄托自己的苦恼.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作者苏轼.“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记承天寺夜游 中 描写作者于怀民友情的句子

1.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是写景散文.文章以“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以“水中藻荇交横”写出了月光中竹柏倒影的摇曳多姿.文章表达的感情复杂而微妙,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月下漫步的悠然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好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作者感叹知音难觅的句子是哪一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对月色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哪里美,美在哪?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至少找5处

读后,仔细品味,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过卵石,弹出一支清新的曲调,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回神凝思良久,才渐渐领悟.这“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是老师,正确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将月色比作清澈的积水,足见月光的皎洁,清透.给人一种安宁,静谧的感觉.与后文“闲人”结合,表现了诗人被贬后苦闷的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从自身感情和月光本质描绘月色,比喻修辞手法(水中藻荇交横)写出作者的愁苦烦闷,月夜澄澈透明,美妙的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月色入户——直接写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间接写月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月景的?塑造一个怎样的艺术境界

人的感受和月夜的景色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中哪里美,美在哪?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至少找5处

多少年前的事了...美在它的景物描写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或者说美在作者的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种闲适自在的美...(这种说法比较扯淡...)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好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为什么夜游?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文中给我们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主要是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