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22:11:53
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深2.5米.若黄色警戒线离池口0.5米,水位到达黄色警戒线时游泳池最多有水多少m³

2.5-0.5=2米这是水位到达黄色警戒线时游泳池的高.套用体积公式(长乘宽乘高):50乘30乘2=3000立方米读清题,这种题很好做的.

一个国家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是什么

一个国家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是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最大的人

港口的黄色警戒线和小浮船是有什么用?

靠岸边的小浮船一般都是需要在靠近码头的海面作业的时候用到,比如看外杆的水尺,设置防护栏.至于黄色的警戒线一般都是码头作业区域和边防管制区域,是提醒你注意安全和非法进入边防限制区域的.

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桥下面在正常水位时AB=20m,水位上升3m就达到警戒线CD

(1)设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设D(5,b),则B(10,b﹣3),把D、B的坐标分别代入y=ax2得:,解得.∴y=;(2)∵b=﹣1,∴拱桥顶O到CD的距离为1,∴=5小时.所以再持续

为什么警戒线是黄色

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各种颜色对人们心理的影响,规定了四种表示安全程度的颜色: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或防火;蓝色表示指令和必须遵守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绿色则表示安全状态、通行.因此,不同场合都采用黄色

人生警戒线阐述了什么道理

人生中的警戒线横亘在我们心中,固然是一种限制,一种约束,一种障碍,却也明晰了线内的自由.唯有不跨越它们,人生才踏实、愉悦和惬意.

中国基尼系数为0.45超过国际警戒线0.4.有利于解决社会收入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措施是?

ABD基尼系数是一个反应国民收入差距的指数,国际上以0.4为警戒线,超出则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为了降低收入的差距,就必须通过收入再分配以及保持经济发展速度来解决.AB都是政府收入再分配的手段.C中的平均

火车站台上为什么要画黄色警戒线

列车快速经过时,列车两旁气压小,人站在旁边就会有被吸过去的感觉.划黄线就是留出一个安全距离.

某水库的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上游河水以每秒a万立方米的流量流入水库,为了防洪,需要打开水阀.假设每个闸门

设开始时刻已经超过警戒线x立方米每秒a万立方米=3600a立方米/小时每秒(6a-15)万立方米=3600*(6a-15)立方米/小时则打开一个水闸时x+(3600a)*15=3600*(6a-15)

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桥下面在正常水位时AB=20m,水位上升3m就达到警戒线CD,这

(1)设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为f(x)=ax^2+bx+c由图可知f(0)=0,f(x)=f(-x)所以c=0,ax^2+bx+c=a^2-bx+c由ax^2+bx+c=a^2-bx+c可得b=0所以f

如图所示,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桥下面在正常水位AB时宽20米,水位上升3米就达到警戒线,

答:AB为x轴,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抛物线解析式为y=ax²+k因为:AB=20所以:点A(-10,0),点B(10,0)当y=3时,x1-x2=10解得:x1=5,x2=

如图所示,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桥下面的正常水位AB宽20m,水位上升3m就达到警戒线CD,这时水面宽为10m.

1)设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为f(x)=ax^2+bx+c由图可知f(0)=0,f(x)=f(-x)所以c=0,ax^2+bx+c=a^2-bx+c由ax^2+bx+c=a^2-bx+c可得b=0所以f(

英语翻译I never know 我心知肚明but I was walking in line 但我仍踏上了警戒线I n

字面上好像翻译错了,不过感觉连起来似乎翻译错的更顺.可能是never的用法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下一句的but把句意改变了

环绕游泳池的边缘画一条警戒线,警戒线距游泳池0.5米,警戒线有多长?

这个问题不算难,照你说的,这个游泳池是个长方形的,25X20警戒线距离泳池边缘0.5米,那么警戒线也是个长方形,长宽恰好比泳池的长宽各长1米(0.5X2).那么警戒线应该是26X21米所以警戒的长度就

某地遭遇暴雨,水库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

设总水量为x则只打开A的速度为x/8只打开B的速度为x/6同时打开AB时间为x/((x/8)+(x/6))=24/7小时

我国长江3次特大洪涝灾害的发生时间、损失、最高水位、超警戒线水位时间.

1998年长江洪水是本世纪第二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期间,鄱阳湖水面明显扩大,并且部分重点圩堤倒塌1998年鄱阳湖区水域面积达5900km2,洪涝灾害非常严重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