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截止失真的电流波形.电压波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6:56:35
高频电路问题当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入激励信号为余弦时,为什么集电极电流为余弦脉冲波形?它为什么又能输出不失真的余弦波电压?

首先,谐振功放的晶体管(以NPNBJT为例)是把无交流时的Vbe直流电压偏置在负电压或零电压状态,所以只有在管子的be结上加上交流信号电压而且当be结上的交流电压和负直流电压叠加的总结电压大于be结的

电解电容的纹波电流波形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测量仪器串联的回路中进行测量,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方法不方便,另一种是通过串联接入一个纯电阻,从而转换为测量电阻的电压值,这个值就反映了流经电阻的电流情况.

放大电路中,基极电流过大会导致截止失真?

是啊,进入饱和区了,就会导致截止失真.再问:要是进入饱和区应该是饱和失真吧?再答:是应该叫饱和失真,但基极电流过大进入饱和区,把波头给切平了,有的人就误解误叫。

如图二极管电路,输入电压为Ui=30sinωtV,二极管正向压降和反向电流均可忽略.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

1.本来-30V~30V 正弦波 -30~-5V部分有波形 2.30V有波形再问:第二个应该是5~30V有波形吧,顺便问一下:第二个图是不是当D通的时候,Uo就是5V;断

用VISIO如何画电流电压的波形图

在文件——形状——电气工程-模拟与数字信号——信号波形,拖到绘图页,再点击右键选择波形类型就行了,而后可以自行调整了.

负反馈为什么能改善放大电路的波形失真?

因为利用负反馈降低增益灵敏度的作用,就能使放大器在更宽频率范围内维持增益不变,从而有效地扩展了放大器的通频带.

只要是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底部失真都是饱和失真.请问这句话错哪啊?

还要看三极管的类型,NPN和PNP型是不一样的,你说的情况如果是NPN型的情况.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失真怎么办

调节电位器即可,实在不行改参数吧

如何根据三极管输出电压波形图判断失真类型?如图

倘若这是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的波形,这说明集电极电压在负半周时已无法下降造成的,这是由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受电阻限制而无法增大,那么很明显,这属于饱和失真.

示波器怎样测电压电流的波形

示波器测电压的话直接用两个夹子夹住要测的两端,是直流的话要分清极性,交流不用.测电流一般不直接测,而是间接测,让他通过电阻,测其两端的电压就可以了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如何使输入电流波形跟踪输入电压波形的?

你去查询一下PFC的基本原理,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用于PFC的控制芯片,RS就有.自己研究一下.这个是很简单的,而且已经非常成熟.给你留个QQ,可以问我,94586470

非线性失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在输出的时候波形图各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这个是什么失真啊?

是截止失真在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饱和失真;通过示波器在输出端观察,会出现顶部削平的波形,一般原因通常都是,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太高,需要调节三极管基极降低下拉电阻的阻值,或增大上拉电阻的阻值.截止失真;通

求纯电容及纯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关系的相量图,波形图?

电容是电流超前电压90°电阻是电压与电流同相位电感是电压超前电流90°1,滞后2,超前

怎么从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判断是饱和失真还是截止失真

截止失真是偏置电流太小使信号电压谷底被削平,饱和失真是偏置电流太大使信号电压峰顶被削平.共射放大器是反相放大,信号电压谷底向上翻身为输出电压峰顶,信号电压峰顶向下翻身为输出电压谷底.故对共射放大器来说

若主从结构SR触发器各输入端的电压波形如图P5.7中所给出,试画出Q、Q’端对应的电压波形.

从波形图可以看出:复位R、置位S是高电平有效,触发器是时钟CLK下降沿有效的同步触发方式,当R=1,S=1时,究竟是要触发器置位还是复位?这样的输入逻辑是错误的,输出状态与具体器件的离散性有关,所以输

怎样从Ic-Uce图上看三极管的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

看工作点靠近哪个截止区还是饱和区,

试画出二极管D1~D4中电流波形,及二极管D1~D4两端电压波形,

由于你的负载为理想恒流源10A.所以D1,D2的电流是峰值为10A,频率相位与Vs相同的矩形波.有效值7.07A,平均值5A.D3,D4的电流是峰值为10A,频率相位与Vs相反的矩形波.有效值7.07

负反馈为什么能改善发大电路的波形失真

负反馈放大电路改变放大电路的性能是负反馈的反馈量与输入量相位相反使得输出得到改善负反馈放大电路只能改变反馈环内的失真不能改变失真的输入信号的输出.

求一道模电题电路如图1:若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若想

底部失真说明静态工作选得过低,顶部失真说明静态工作选得过高,想增加放大倍数自己可以跟三极管比较,就能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