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残留标准曲线的绘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6:14:24
气相色谱如何绘制标准曲线

第四节校准曲线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前者用标准溶液系列直接测量,没有经过预处理过程,这对于样品往往造成较大误差;而后者所使用的标准溶液经过了与样品相同的消解、净化、测量等全过程.凡应用校准曲

气相色谱中,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区别?如何绘制?

第四节校准曲线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前者用标准溶液系列直接测量,没有经过预处理过程,这对于样品往往造成较大误差;而后者所使用的标准溶液经过了与样品相同的消解、净化、测量等全过程.凡应用校准曲

肝素钠用气相做 残留溶剂

加入氯化钠可以减少残留溶剂在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可以使更多的残留溶剂出来.

请问测定酶活时绘制的标准曲线有什么作用?

用于求出比色常数K-单位吸光度值相当样品的质量K=C/OD作图求斜率即可这样才能根据样品的吸光度求出样品的浓度进而得知水解情况即酶活K受许多因素影响不是一个规定的值每次实验都要分别测定

水样中六价铬的测定怎样绘制标准曲线?

这很简单,配置六价铬的标样0,5,10,20,50,80,100.此为X坐标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吸光率或透光度,此为Y坐标以此绘制曲线

绘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酶活力标准曲线时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是对照实验,所以要遵循平行对照,单一变量原则,其他均保持不变.活力测定是需要加0.1ml血清,所以标准曲线加0.1ml磷酸缓冲液,相当于其他实验水的作用.

AAS测铅为什么绘制标准曲线

因为原子吸收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但需要制作曲线才能从曲线范围内通过吸光度查找浓度值

分光光度法测铜浓度的标准曲线绘制时怎么作图?

用最小二乘法做直线拟合.最小二乘法原理:所有数据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总和最短.但浓度和吸光度的线性范围在浓度高时好象不大好,如要提高精度的话,在线性范围好的地方用直线拟合,浓度高线性不好的地方改用二次曲

怎么绘制亚硝酸钠标准曲线,亚硝酸钠的浓度梯度该是多少

亚硝酸钠的含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亚硝酸钠标准曲线.X=(m1*n*1000*V1/V2)/1000*mX:样品中亚硝酸钠的含量(ug·kg-1).m1:测定用50mL样液中亚硝酸钠

变色酸比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标准曲线绘制图

表1测定甲醇含量所得的数据(甲醇,mg/100mL)(吸光度)01020304050未知液0.0090.0350.0610.0830.1090.1330.040将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图可以看出:无法得

请问谁懂干式复合溶剂残留的问题

干式复合工序是影响溶剂残留的关键工序,一方面干复所使用的酯溶性粘合剂会带进醋酸乙酯,醇溶性粘合剂会带入乙醇等,增加溶剂残留;另一方面,干式复合工序温度高、风量大,又会对印刷中的残留溶剂进一步排除.粘合

如何利用在Excel上绘制好的标准曲线直接获得样品浓度?

Excel上绘制好的标准曲线一般都会有一个回归方程y=ax+b,y是吸光度值,x是浓度值.你只要知道吸光度,就一定能算出一个浓度了.

标准曲线的绘制(关于吸光度的问题)

1、吸光度最好在0.2-0.8之间,此范围之外测定误差较大.2、吸光度总是很大(有时会大于2甚至3)?可能原因是:背景(空白)扣除了吗?扣除是否合理?确定仪器按钮没用按错?确定比色池与光路正好相对(如

考马斯亮蓝测定蛋白的标准曲线绘制

1.分光光度计预热下会准些2.是否调0\100,3.用紫外的试试看楼主可曾换一台分光光度计试试,有些仪器时间长了不准的

水体中测定氮含量的标准曲线如何绘制

不知道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使用纳氏试剂比色法具体的如下纳氏试剂比色法1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映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

如何绘制气相色谱标准曲线

童鞋,翻一翻仪器分析书吧,用预测组分的纯物质加稀释剂配成不同质量分数的标准溶液N组,然后每组测量吧,然后绘制响应信号(纵坐标)对质量分数(横坐标)的标准曲线,这是个过原点的曲线.再做一组待测组分的气象

苯酚硫酸法中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的作用

您好!①苯酚-硫酸法是利用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②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来得出单糖浓度与比色值的线性关系.③通过线性关系得出

安捷伦1200型高效液相的标准曲线怎么绘制

在色谱图正确积分后才可进行校正􀂄设置校正设置:从“文件”菜单中选择“调用信号”选项,选中您的标样数据文件名,点击确定,数据被调出.选择“校正->校正设置”或者点击->设置校正参数参考

再线等!关于标准曲线绘制

用origin呀,最简单不过了,既可以给出曲线,又能给出回归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