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击三千里词类活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1:37:01
什么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词原本是这种词性,而在一定的句子中用作别的词性,这种词性变化的现象,就称为词类“活用”.例如:1、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2、

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1羞:以……为羞,意动2小:认为……小,意动3奇:以……为奇,意动4智:认为……聪明,意动5毒:认为……有毒,意动6乐:以……为乐,意动二1①代词,译为“他”②结构助词,译为“这”郯子之徒:郯子这一

出师表中的词类活用

出师表一、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今指店铺开业)2、引喻失义(义:适意,恰当.今常用义为: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3、陟罚臧否(否:恶,坏.不是今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

什么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百科名片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

荆轲刺秦王 词类活用

00【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邑】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

孙权劝学里的所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2.形容词作动词,3.名词作动词,4.形容词作动词,5.名词作动词,6.形容词意动用法,7.形容词作名词,8.形容词作名词,

小石潭记的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西:向西2、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下: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空:在空中4、日光下彻名词作状语下:向下5、俶尔远逝名词作状语远: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名词

这篇课文里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

只有三个词类活用现象: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词类活用翻译 

使动,使..厚,使..薄形容词做动词,损害做状语,向西,向前

鸿门宴中的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羽曰(告诉)不可不语(告诉)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示意)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核舟记的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

答谢中书书里的虚词,一词多用,词类活用,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实词虚词,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答谢中书书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记承天寺夜游古今

为什么古代汉语里的词类活用现象比现代汉语多得多?

古代单音组成的词为主,总的词汇量不够用,因此一字一词的现象出现多.造成一字多义,大部分语义要靠词序和虚词才能确定.现代汉语以双音组成的词为主,其词汇量大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能做到词类专用,汉语由于其各

为学 里的词类活用 通假字

为学:做学问,求学.资:天资,资质.昏:头脑迷糊.逮:到,及.材:才能.庸:平凡,平庸.旦旦:天天.怠:懒惰,松懈.倍:超过.屏弃:摒弃,舍弃.圣人:指孔子.道:思想,言论.卒:终于,最终.鲁:迟钝.

词类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

荆轲刺秦王里的词类活用总结

《荆轲刺秦王》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疑难词句  ①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说

《岳阳楼记》里的词类活用

【简介】《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