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46:34
人口数量和人口的增长所遵循的原则是

c自然出生率与自然死亡率相协调再问:为什么再答:  一般来说,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则自然增长率较高.反之自然增长率则较低.所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自然出生率与自然死亡率相协调。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

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东西差异:东部多平原,西部多山地丘陵,西部多是非季风区,水源主要靠冰雪融水,东部降水充沛,东部比西部气温变化小,恶劣天气多南北差异:1、自然因素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②地

论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资本主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1.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

结合“三农问题”,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要农业提高产出,一条途径是增加投入,另一条途径是提高效率.按目前中国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和资源状况,继续适时适度地和有选择地增加投入是必要的.但投入量应当与资源供应量相平衡,与环境承受力相平衡.有些区域

我国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简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当时分散落后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几种经济形式及其性质

第一步,是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并有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互助组组员的生产资料仍旧是私有的,土地经营并不统一,但是劳动者联合起来,进行集体劳动,这一点就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是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而同时社会主义改造又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我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

1、自愿互利2、典型示范3、国家帮助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行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

反映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优秀小说是( )

A.《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描写解放前农村土地改革(1946—1948)的作品;B.《暴风骤雨》是周立波描写解放前东北农村的作品C.《创业史》柳青作品里面描写了农业合作化D.《上海的早晨》,作者周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性质

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有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之前土改后是农民土地所有制)1互助组中国劳动农民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组成的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集体劳动组织.土改以后得到广泛发展.自愿互利,互换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生态农业啊,有机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性的,提高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能够让拥有万贯家产的资本家们愿意失去“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原

不愿意的就不许国有企业和他们做生意,在资源上面卡死他们.不愿意的操作工人罢工,使之无法维持.仍然不愿意就打为反革命,直接抢劫和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