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材料一中的现象与科举制度有什么联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48:42
关于科举制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独占鳖头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利:改变了中国古代的选拔制度,给贫民士子提供了考取功名成就伟业的机会.使朝廷可以广泛的选拔人才.弊:给人们的思维形成了一个牢笼,使士子们过度追求功利,只知道读死书,而且后期作弊,买通考官现象严重.

科举制度与今天的考试制度有什么不同?

科举制度与今天的考试制度都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但是1、科举制度是为了选官,而今天的考试制度是为了筛选进行进一步教育的人才.2、今天的考试制度相对较为全面、自由,科举考试形式呆板,内容单一.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唐朝科举制度最大的不同是?

相同: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基本特征都是分科考试、择优录用.不同:(1)考试内容不同:隋唐科举重考经书背诵理解和诗赋、时务策的写作,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要求较高;明清科举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文

明朝科举制度与唐朝科举制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明朝考试制度明朝文体格式的限制空前加强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科举制度与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

现在的高考制度比古代的科举更不公平!

科举制度的废除有何意义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

封建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利:寒门也可以登上上层社会.弊:考题是顺应统治者利益的,不利于多种文化形态的进步!再问:лл

今天的科举制度有哪些利弊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办教育的动机不同.1、封建专制社会:办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平民精英,因为平民精英不甘心久居社会底层,想往上爬,其中一条往上爬的途径就是造反.统治者办教育就是希望平民精英不要通过造反往

科举制度的意义

积极: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消极:科举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

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朝的繁荣.4.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科举制度与我国现在的考试制度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不同,隋唐时科考制度开始内容比较多,宋时加策论,四书五经成为科考主要内容,明清是八股取士.现在考数理化,语文英语,史地政.2.结果不同,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而现在考上清华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利:1.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2.倡导重学风气,在民间形成读书风尚3.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性4.选拔具有较高素养的文人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弊:1.考察的内容大多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2.明清八

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全题答案(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6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地方听命于中央.(2分)(2)依据:分封制---出身、血缘;郡县制---选贤任能;(4分)方式:分封制---世袭;郡县制---皇

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

隋朝的科举制度有武状元吗?

没有,唐武则天时始设武举.才有武状元

宋朝的科举制度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材料一中梁启超肯定了科举制的哪些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打破世袭垄断特权;有利于国家人才选拔希望能帮到您再答:030600.net

反映古代科举制度下读书人与科举制度的小说是什么

清代小说家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以《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为最.科举取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古板的"八股取士"逐渐丧失了其积极意义,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