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最后为什么说"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0 15:29:28
诸葛亮为什么再上出师表

后出师表的上奏原因如下:现年公元2001年.大约1776年前,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荆州,隐居陇亩(今湖北省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北伐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陈述往事, 讲明出师目的

诸葛亮陈述往事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追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来表明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从而更加坚定自己出师北伐的决心.同时,诸葛亮通过回忆与先帝创业的艰难来勉励刘禅要亲贤远佞,在自己出师期间要治理好国家.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什么要自叙

作者自述本志,说明自己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和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创业的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陛下表现在哪里?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讬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什么要对后主刘禅叙述自己的身份?

诸葛亮是想通过叙述刘备对自己的大恩大德来取得刘禅的信任,好委之以北伐的重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为什么在隆中对中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话是否前后矛盾?

不矛盾,《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是对刘备所言,突出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隆中对》是别人的一种描述,是对普通人而言.突出诸葛亮的智慧与才气.二者所讲的重点不一样,所以并不矛盾.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序本质

爷本来不想出山,是你爹死皮赖脸求我出来的,不听我的就是对不起你爹,懂?

出师表中诸葛亮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中,诸葛亮“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里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诸葛亮为什么再次上出师表?

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下面就是后出师表的上奏背景或者原因!现年公元2001年.大约1776年前,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

出师表诸葛亮为什么流泪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5年与226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5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

出师表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一是感激先帝(即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二是对光复汉室和辅佐刘禅为国尽忠的决心.出师表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

出师表中诸葛亮衷陛下的忠体现在哪里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讬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最后为什么说“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是当时表文的格式之一,相当于现在的“此致,敬礼”,

出师表中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为什么提到刘备次数比刘禅多

意思是叫刘禅以他粑粑为鉴,以父亲为榜样教育刘禅那只小畜生显然更有亲和力、说服力再问:小伙伴你的回答真文艺............orz

出师表最后一句中诸葛亮为什么会临表涕零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分析天下形势时,先说不利,再说有利,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先分析不利条件是为了突出北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后分析有利条件是为了证明北伐取胜的可能性,借以说服后主.这样更符合逻辑如果先有利、后不利,这就成了反北伐的逻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