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200ml2mol L的氯化铝溶液中,滴入300mlNaOH溶液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0:25:13
氯化铝的结构

因为铝的电负性(1.5)和氯的电负性(3.0)的差不算很大,所以氯没有能力把铝的电子夺走.铝的轨道空、半满、满是最稳定的.铝的3s层有两个电子(满),稳定.但3p层只有一个.铝把3s层的一个电子给(现

向氯化铵,氯化铝,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按

感谢楼主对我的信任AlCl3+3NaOH=Al(OH)3(沉淀)+3NaClMgCl2+2NaOH=Mg(OH)2(沉淀)+2NaClNH4Cl+NaOH=NaCl+NH3*H2OAl(OH)3+Na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和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AlCl3+4NaOH===NaAlO2+3NaCl,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

氯化铝的构成?

氯化铝,是由氯化铝分子构成的AlCl3是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

氯化铝变偏铝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NaOH过量)

向含1摩尔的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什么

首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增加,白色沉淀消失,溶液又变为无色.AlCl3+3NaOH=Al(OH)3(沉淀符号)+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向氯化铝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现象是否相同

不一样.氯化铝中滴加氢氧化钠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随氢氧化钠增加沉淀溶解(生成偏铝酸钠);而把氯化铝向氢氧化钠中加,由于氢氧化钠一开始就过量,所以直接生成偏铝酸根,直到氯化铝过量才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向氯化铝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的图像与向氢氧化钠中逐渐加入氯化铝的图像谁说一下差别啊.

向氯化铝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是开始加就有沉淀,随着加入氢氧化钠的量增加,沉淀的量也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沉淀开始溶解,直至完全溶解;向氢氧化钠中逐渐加入氯化铝时,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所以开始时没有沉淀,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至过量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NaOH+AlCl3=Na[Al(OH)4]+3NaCl4OH-+Al3+=[Al(OH)4]-过量3NaOH+AlCl3=Al(OH)3+3NaCl3OH-+Al3+=Al(OH)3(沉淀符号)

向氯化铵和氯化铝的混合液中滴加氢氧化钠现象是什么

前者:1.先出现白色沉淀,也就是氯化铝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2.然后产生无色刺激性气体,沉淀完全好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生成氨气;3.最后沉淀溶解,氯化铵反应完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沉淀

为什么在制备氢氧化铝时要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为什么是过量的氨水?

再答:ok再答:采纳吧再问:al离子的水解是什么时候学的我高一~~再答:高二学再答:必修2再答:不,是必修1学的再问:必修一没有您仔细想想告诉我在那本书我翻翻看看有没有我们发高二的书了再答:再答:有吗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氯化铝固体,对铝离子的水解是促进还是抑制呢?

Al3+浓度增大,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生成OH-增多,但Al+本身转化率(即水解程度)降低,所以对铝离子的水解是抑制的.

铝盐的性质1,向氯化铝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2,向氢氧化钠中逐滴加入氯化铝描述实验现象,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Alcl3+3NaoH=Al(oH)3;Al(oH)3+NaoH=NaAlo2+2H2O有白色沉淀生成,随着NaoH的加多,沉淀慢慢消失.而第二个为:Alcl3+3NaoH=Al(oH)3有白色沉淀生

21.向含有a mol氯化铝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氢氧化钾的溶液,

氢氧化钾适量时才可以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当a>b时3摩尔KOH与1molAlCl3反应生成沉淀此时选(4)当b>3a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K【Al(OH)4】此时选6当b=3a时恰好全部生辰沉淀选1b

为什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的图像是这样的呢?

开始OH-过量,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然后OH-反应完全;AlO2-反应:3AlO2-+Al3++6H2O=4Al(OH)3↓再问:为什么比例是这样的呢?再答:加入3mo

氯化铝

解题思路:概念解题过程:概念最终答案:略

向氢氧化钠中滴加氯化铝至过量的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

1.Al3++3OH-=Al(OH)3(沉淀)2.Al3++3OH-=Al(OH)3(沉淀)Al(OH)3+OH-=AlO2-+2H2O总:Al3++4OH-=AlO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