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V电压通过10平方铝线3千米长,再通过增压器能带动3千瓦的电器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6 11:31:15
220v电压,功率3KW,200米距离,需要多少平方的电线才能保持电压不变(安全)?使用4平方还是6平方的电缆

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没说明一般指常温:20℃时的铜的电阻率为0.0172(µΩ•m)由电阻率的计算公式:ρ=RS/L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R为电阻值

220V电压的1平方线能承受多少千瓦功率

1、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温度,空气中的铜线线路,安全电流为:6-9A/平方毫米2、最小传输功率P1=IU=6*220=1320kw3、最大传输功率P2=IU=9*220=1980kw

不同平方的铜芯线怎么计算通过它的载流量 一般都是在220V和380V电压下工作吗

铜线分单股和多股,载流量也有差异,(有速查表)大概估算(经验法)每平方单股铜导线,按5A计算.多股铜导线略小一点.

380V电压,1平方线几个电流?220V电压,1平方线几个电流?

这个我回答过这个问题,按资料查的,是17A电流.但是却没被采纳,回想起来,他问的不明确,我回答的也不明确,如果单根1平方的导线载流是16-18A,(根据条件)但导线是随着线径的不同,每平方载流也不一样

交流220V电压,功率2KW的电器需要用多少平方的线.

阻性电器9A,如电暖气、电饭锅,电饼铛铜线安载流量8A算,1.5平方就够了,但线路长,要考虑线损.若是空调,微波炉等最少2.5平方.最好4平方.

某使用电器功率是12kw,电压220v,应选用多少平方的导线?每根导线上通过的电流是多少?

使用电器功率是12kw,电压220v(当是三相时)电流是:I=12/(1.732*0.8*0.22)=39.37A应选用:S=39.37/3.5=11.25平方毫米的导线(按照导线规格应选用16平方毫

家用3相插座火线电压220V,零线电压110V,地线电压36V是什么原因?

建议你用万用表来进行测量,你的测量结果很有问题.1、地线对地电势为0,那么请问你是以何种基准测试地线有电压的?2、如果你的测量结果正确,火线110,零线110,那么火线和零线之间电压为0.你这种情况除

4平方的BV线 220V电压 可以承受多大的电流

载流量和环境温度有关,穿管分穿钢管和塑料管穿钢管载流量管径15mm单位A二根单芯1平方25度1430度1335度1240度111.5平方25度1930度1835度1740度152.5平方25度2630

10平方铝线通过多少电流(220V)

明装51A,穿管3根穿塑料管33A,以上是有关书本上标的电流,在现实中由于铝线的纯度及截面积达不到标准,电流还要小.

每平方电流 与电压有关么,那么每平方铜线10米以内,5V 12V 220V 380V电流各为多少?

铜线是1:10的关系,比如1平方的线,可以承载10A的额定电流,和电压没有关系,和电压有关系的是绝缘材料.

如何计算220V通过电阻后的电压?

就一个电阻通过电阻后电压就是零了,消耗完了.不接通电路的话,就是火线接电阻没有接到零线,没有回路,电压还是220V,一通路就为零了.

10平方铝线500米远220V电压最大载流量多少

7.5kw/220=34.1A,10平方铝线在35摄氏度时能载流55A,近距离是完全可以的.但是500米远的铝线线损R=ρL/S=0.0283*500/10=1.415Ω线损压降U=RI=1.415*

电压220V功率30KW1500米用多少平方线

根据经验,低压动力线因其负荷电流较大,故一般先按发热条件选择截面,然后验算其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线因其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可先按允许电压损失条件选择截面,再验算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对高压线路,

220V的电压经过长约8000米的50平方铝线传输后电压会下降到多少

已知:U=220VL=8000mS=50mm2(铝)求电阻R=ρ=0.031*8000/50=4.96Ω解;1.如果空载(零负荷)没有电压降,即电源端220V末端还是220V2.如果负荷1A电流=IR

220V电压通过人体所产生电流多大

这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比如天气干燥、触电位置没有汗、脚下地面绝缘也比较好些,电流就可能小很多,如果是下雨天或触电部位有汗,那样电流就会大得多.

为什么220V的交流电压通过整流桥后的电压为520V

全波整流后,如果经过电容滤波,后面没带负载的话,滤波电容上的电压由于无放电回路,就会一直充到交流电压的峰值.如果是220V的交流电压,电容上电压应该是311V左右,如果是380V的电压则会到537V左

10欧电阻电压3v时电流0.3A,两分钟电荷通过为?

1、当电流为0.1A,通电时间2分钟,则电荷量为0.1×2×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