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虚词整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4:12:28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虚词整理

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

伤仲永的虚词整理 快一点.

矣:了之:的通:通达.悟:聪慧.受:承受之:它,代通悟天:先天.之:它,代天资贤:胜过.于:比材:同“才”,才能远:差距大卒:最终.之:语气助词,可不译.为:成为则:就是其:他,代仲永.于:被者:不译

文言虚词整理之 、其、于、而、以整理出初中阶段的所有翻译,并给以例句每种意思例句尽量多点

我是高二的.一共要学习18虚词.虽然你要的是初中阶段,但其实是一样的.你要其中的五个,很早之前我都整理过的了,清晰明白.1.【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

这个贴吧里有很不错!

初中文言文语文版虚词大全

常见的无非以下的这些,可能不是很详细.初中语文的文言文中应该都具备,但是我不是教学的,可以再去参考一下别人的答案.之、且、若、所、为、焉、而、于、与、则、何、乎、乃、其、也、以、因、者

求初中文言文虚词分类

还有个版本更多发不上,要的话留个邮箱给我,希望对你有帮助!常用文言虚词(25个)(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

常用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词义整理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总结,整理

1.居①停留②在某种地位③居住④坐2.亡①失去②通无③死亡④逃3.绝①极点②停止③非常④隔绝4.故①特地②久③所以④原因5.诚①诚心②果真③确实6.易①容易②交换③改变7.顾①看②拜访③反而8.举①举

桃花源记文言虚词的归纳整理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初中文言文虚词有那些?

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初中文言虚词整理(多一点)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

高中语文文言文18虚词表格整理

http://wenku.baidu.com/view/9a5282fb0242a8956bece487.html不要文档吗?给网址好了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要全 有例句

1.之:一、用作代词1.“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在句中作宾语.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2.有时也用作第一、

苏教版 八下 文言文 虚词整理~

常见文言虚词:安/而/尔/夫/盖/故/何/乎/或/莫/乃/其/且/然/若/所/焉/也/以/矣/因/于/哉/则/者/之安⑴怎么,哪里.例尔安敢轻吾射!(2)哪里,什么.沛公安在?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

谁有初中语文文言文的虚词整理!

太多了,这里有几个网站,你看看:http://czwywfx.2008red.com/czwywfx/article_377_5304_1.shtmlhttp://czwywfx.2008red.co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虚词整理

http://www.pep.com.cn/gzyw/jszx/gkzl/gkfx/200812/t20081229_540256.htm自己看看希望采纳

整理一下《与朱元思书》中的虚词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帮忙整理一下《前赤壁赋》中的虚词

之:1代词,带物:倚歌而和之2用于所字前,不翻3助词,充当音节:架一叶之扁舟4的:江上之清风5取独:不知东方之即白5动词,到而:1表顺承;而问客曰2表修饰:报明月而长终

整理秋声赋虚词用法.

悚然而听之:表修饰,地忽奔腾而澎湃:表并列,又胡为而来哉:表承接,就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表并列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表承接,就物既老而悲伤:表承接,就物过盛而当杀:表承接,就而况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