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第一段中"再三"一词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7:51:30
1.郭凤的《长江》中第三段中“乳汁”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你认为把长江比喻成“乳娘”合适么?

1,乳汁指长江的水,哺育了长江两岸的子子孙孙,是因为长江的存在,两岸人们才得以生存,人们为了感谢长江的恩惠,所以才亲切的称之为乳汁.乳娘不太合适,这样显得比较生疏,不如母亲贴切.2,使读者感觉长江就在

《第一次真好》中第4段和第5段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第四段和第五段在叙事方法上是一详一略,一详一略点面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的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的补充.

《童趣》一课中: 第二段中把“夏蚊成雷”比做“鹤唳云端”,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合理,把蚊子的鸣叫声比作“鹤唳”;把蚊子在烟雾里飞来飞去的姿态比作鹤舞云端,充分体现了作者奇妙的想象力!

第一次真好选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叙事方面上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里采取不同的写法好不好?请说

第一段突出典型事例,叙述具体详尽;第二段广泛罗列,叙事简要概括.这样写,点面结合,既让读者具体感知作者的体验,又引导读者广泛联想,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文章之中,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文章主旨).

《桃花源记》有人认为第二段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合实际,你认为哪些地方不合理?

额~我觉得好像是有点不对劲.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在这里面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的人完全一样”我想问题应该就出现在穿戴和桃花源外的人完全一样上.因为后文写道“自云先帝避秦时乱,

童趣中第二段把夏蚊成雷拟作鹤戾云端,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我个人认为如果改成鹤戾云端,前面的: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就没有意义了,就直接可以改成飞舞的蚊子像群鹤,再来,本文就是写作者小时候的趣事,改成鹤戾云端体现不出什么来,显得枯燥无味.LZ不好

读书的嗜好中.1.文中第一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2.作者认为读书也是一中嗜好又与

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人的嗜好五花八门.2.读书的嗜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你认为第一段中加点的 调换位置 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写出了老斑羚,在遇到种群即将绝种时,能够不畏惧死亡,坚强的走到,注定死亡的一拨.同时侧面描写出连动物都能做到的事,人却做不到(为集体而牺牲)

《小石潭记》中第二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的妙处在哪?

写作妙处:这段正面描写鱼,却在侧面描写水,可谓是“无一句写水,却又句句写水”.通过鱼的影子射在石头上、与在水底的活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都能表现出潭水的清澈.

我的早年生活阅读答案1.写出你对第一段的理解 2.你认为一个人能获取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七个正确的习惯带你走向成功.习惯一:积极主动.你计划和家人去野餐,选好了地点,做了充分的准备,结果下起了暴雨……积极的人明白野餐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

学会低头 1、 第一段画线句子中,“这”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收获”?2、第8段中,作者认为“低头是一种谦逊”、“

1.“低头”是放下骄傲,做人要谦虚2.“低头”是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没有自尊3.不能换,A句乘上,与“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并列.B句启下,引出下面的故事4.因为他不

1.你认为第一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

先说一下作者的相关信息: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

论述题:有人认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与阅读完全可以分开教学.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识字和阅读是语言认知的最基本的手段,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最基本的部分.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而阅读是识字的扩展.每个方面都不是独立的,割裂了二者的关系势必大加影响学习效果.而且现在不是提倡情景教学吗?所谓字

论述题:有人认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与阅读完全可以分开教学.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我觉得不是这个样子的.1.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学科,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而这时相辅相成的,不能把他们分别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2.将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简单地认定为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忽略